戰馬如此,更何況是人?

騎上戰馬,奔出西都城,城外,九千親衛營、六千驍騎營整裝待發。

在決定北進之前,宣義司早已提前動員,將司馬氏的種種無恥之行,宣之於眾人。

總而言之,這是一場正義之戰,大義在我西平,不義在司馬師、在鄧艾、在胡奮!

士卒們心中最後一絲疑慮也消除了。

不得不說,這一套在這個時代就是管用。

以往河西諸豪強、士族與楊崢水火不容,現在一個個都沉默起來。

有些還暗中投靠西平。

張掖太守杜通在範粲的鼓動下,第一個聲援楊崢,也起了一道檄文,斥司馬師為再世莽卓,號召天下義兵群起而攻之。

除了楊崢這個異類,越是邊遠州郡,反而對中原正朔的向心力越強。

雖然杜通只是口嗨,沒有實際行動,但大大增加了楊崢的話語權。

有人響應,就說明楊崢踩到點上了。

鐵甲鏗鏘,戰馬昂揚。

將士們昂首挺胸向西北行進。

楊崢騎在烏羽背上,於千軍萬馬之中回望西都城,正看到城牆上夏侯止與姜阿憐的身影,站在夏風之中,心中頓時湧起萬丈豪情。

城牆之下,將士們的妻兒、父母也翹首而望。

年輕的孩子們歡呼雀躍,為他們的父親而自豪。

女人們臉上,則一半憂色,一半鼓勵之色。

這麼多年,漢化之策卓有成效。

不願漢化的會被制度性的踩在最底層,永世為奴隸。

願意漢化的,則一步一步融入楊崢構造的體系當中。

真正的頑固者不是沒有,但這麼多年,早就被磨平了稜角。

整個西平,已經沒有絕對意義上的羌人、胡人,幾乎都移風易俗於漢文明之中。

而漢文化,在這時代有絕對的優勢。

楊崢振臂而呼,“為了他們,為了你們腳下的土地,此戰必勝!”

口號永遠只是口號,士卒們還需切身實地的利益激勵。

明白為何而戰的人,自然會為之奮戰。

周圍親衛齊聲將楊崢的話吼了出去。

過不多時,響起山呼海嘯一般的呼喊:“必勝、必勝!”

“人皆知我所勝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勝之形。將軍用兵,未戰,已先勝之。”身邊的衛瓘歎服道。

魯芝坐鎮後方,輸送糧草物資援軍,杜預帶著三千親衛營去了金城。

衛瓘自然不可能閒著。

所以楊崢把他帶在身邊當個參謀。

孟觀、龐青也同行。

“伯玉謬讚,將士用命,說明天意在我!”楊崢略有些得意道。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軍容有今日之盛,非是一朝一夕。

奴隸屯田法、府兵制、十二轉軍功、分田減賦,哪一個不是定國之策?

楊崢全掏出來,用心經營數年,又怎會沒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