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章 破敵(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將軍雖然勇武,只可爭勇於陣前,卻不能獨當一面,大王以兩萬精銳託付之,若有不測,是自損國威!”魯芝找到一個私下場合進諫。
這種話也只有他敢說。
劉珩在長安惡名遠揚,大錯沒有,小錯不斷,看不慣他的人很多。
楊崢道:“若是中土戰事,孤自然不敢用他獨當一面,但草原諸部另當別論,我數萬大軍遠襲,則敵必遠遁漠北,兩萬大軍不多不少,焚燒草原,行絕戶計,諸部必會聯合,彼眾我寡,非勇猛之將不能破之,劉珩正當其任,身邊有龐青、姜伐野、彭護,必有捷報傳回。”
劉珩不是真傻,當初長安大戰,這廝繞過文鴦,盯著龐會打。
草原太遼闊了,從北海(貝爾加湖)到羅荒野(西伯利亞),從大鮮卑山到金山(阿爾泰山),兩萬人灑進去,猶如大海中的一滴水。
兩萬兵力,可以給草原諸部一個錯覺,努力一把,或許能吃掉他們。
即便他們不動,劉珩在草原上這麼燒下去,諸部活不過這個冬天。
當年魏武攻打烏桓,開鑿溝通呼沱河、鮑丘水的平虜、泉州二渠以運輸糧草,敢出兵就各種不順,大雨滂沱道路阻塞,烏桓軍扼守要道,魏軍不得寸進。
只能在田疇部曲帶領下,走徐無山,輕騎出盧龍塞,於崇山峻嶺中疾行數百里。
與烏桓主力相遇於白狼山。
魏軍主力在後方,前線兵力一共也才七千,烏桓數萬精銳。
魏軍左右皆懼,主張等待後方重兵集結。
只有張遼一力主張發動猛攻,魏武壯之,賜以麾仗,張遼奮勇爭先,陣斬蹋頓及烏桓名王十多人,降者二十餘萬口。
強盛一時的烏桓自此衰亡。
絕大多數情況下,敢提著刀子上,結果都不會差到哪裡去。
當年攻打河湟強渡青羊澗,也是劉珩第一個下水,不顧性命,撲騰到對面,才讓楊崢大軍繞到迷當背後,襲取了大小榆谷,斷了迷當的根。
兩萬精銳中軍,裝備精良,士氣高昂,草原上的烏合之眾難有勝算。
說白了,只要敢玩命,這一戰就不會輸!
所以劉珩最適合這一戰。
當然,文鴦、蒙虓也足以勝任,但他們一人在河南地,一人防守臨晉。
馬循剛剛大勝,不宜再領兵出戰。
龐會也是勇將,但他心思太多了,戰局稍有不利,一定會想著保全自己,楊崢不敢讓他領兵。
“大王深謀遠慮,臣不如也。”魯芝勸了一句,見楊崢早就想好的前前後後,也就不再堅持。
浚稽山。
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
劉珩侵掠如火,龐青不動如山。
戰場上血肉橫飛,諸部聯軍幾次想合圍劉珩所部騎兵,但他們的漁網不夠堅固,被五百重騎輕易鑿穿。
劉珩一杆狼牙棒,擦著便傷,碰到便死。
凡是擋在他面前的敵騎,全都被砸成肉泥。
凡是伸過來的刀矛,全都被被砸斷。
秦國崛起,中軍待遇最優,將士們開始自制兵器、鎧甲,制式盔甲之中,再穿一層西域鎖甲或者牛皮甲,每一個箭鏃都精心打磨,每一把環首刀都反覆擦拭,每一匹戰馬在出徵前都餵了半個月精料,比人吃的都好……
騎兵不是步軍,奔動起來,根本圍不住。
草原諸部也沒有這個默契。
劉珩一萬三千餘騎兵在敵軍中縱橫馳騁,在草地上踏出一條血路。
遠則用騎兵短弩,近則長槊。
弩盡則短兵搏殺,槊斷則拔刀應戰,
從隅中殺至晡時,從晡時殺至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