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縣宣佈,冀東22縣“脫離中央自治”,成立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後改稱冀東防共自治政府)。

而此時的南京國民政府呢?

既不樂見華北自治,又攝於鬼子的武力威脅。

繼續採取妥協退讓政策,以迎合鬼子的種種要求。

11月26日,國民政府行政院決議撤銷北平軍分會,其職責由軍委會直接處理。

以何應欽為行政院駐北平辦事長官,宋哲元為冀察綏靖公署主任。

授權二人商議處理華北危機辦法。

12月11日,又明令設定冀察政務委員會。

指派宋哲元為委員長,容納小鬼子推薦的著名漢奸王克敏、王輯唐、齊燮元等為委員。

這個“冀察政務委員會”,名義上隸屬於國民政府。

實際上是一個具有相當大的獨立性的半“自治”政權。

為了堵國人之口,討好日本人。

後世漿果粉們的“千古蔣公”,介石先生。

於1935年6月10日頒佈“敦睦邦交令”嚴禁一切排日反日言論行為。

規定軍警可以對任何排日反日言論,進行最為有效的武力彈壓,保證“中日友好”。

又於今年(1936年)在對外關係報告中表示:

“和平未到完全絕望時期,絕不放棄和平;犧牲不到最後關頭,絕不輕言犧牲。

“以不侵犯主權為限度,謀各友邦之政治協調。

“以互惠平等為原則,謀友邦之經濟合作。

“否則即當聽命黨國,下最後之決心。”

可以說,鬼子簡直是想要啥,就來啥嘛!

只是,風雲莫測啊!

7月間(1936年),蔣中正先生居然在“部分不識好歹的支那人”壓力下表示。

絕不與“大日本帝國”,簽訂承認“滿洲國”的協定

而8月間,剛剛恢復接觸的“日中外交談判”。

日方“好心”連續提出,杜絕排日反日言行、華北經濟提攜、減低關稅、共同防共要求。

“支那”代表居然“出爾反爾”不顧“邦交敦睦”地提出,廢除籤日中訂不久一些協定。

並希望日方取消冀東偽政權,解散察東、綏北偽軍,停止走私。

日本方面正納了悶了,一貫“熱情服務”的支那國民政府,哪來這般膽子囉裡囉嗦。

這下透過“興隆系列事件”,可都清楚啦!

這簡直是令他們“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由於一些客觀原因,卻不得不忍!

可以說,鬼子高層,及具體執行的相關人員,由是憤懣至極嘍!

管窺一斑,大冢三郎僅是一斑“代表”。

………【第五十三章 鬼子的煩惱】………

並非鬼子此次怕苦怕累,著急歇息。

更不是不想再替國民政府多負擔些主權,多撤換些軍政要員,實在是另有“苦衷”。

他們覺得,一定是那些不知好歹的“支那人”認為。

國民政府又是《淞滬協定》、《塘沽協定》,又是《何梅協定》、《秦土協定》地連連線受日本恩典,太過於屈膝賣國了。

迫使一貫友好熱情的蔣中正先生,不得不表態:絕不簽訂承認“滿洲國”的協定。

並漸漸部分轉變一貫迎合、妥協退讓態度,再進一步表示:毫無猶豫之餘地!

還在隨後雙方恢復外交談判中,試圖敦請日方廢除上述協定。

“滿洲國”境內的興隆縣,鬧出一連串針對“皇軍”的“事件”不是孤立的。

無論是關東軍司令部,還是華北駐屯軍司令部,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