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色恐怖,沒亂抓人,我是秉公執法。”
調侃所長的機會可不多,高亞麗一臉壞笑著說:“韓所,村裡沒人叫你韓所長,沒人叫你韓特派,他們在背後給你取了個綽號。”
“什麼綽號,韓閻王?”
“沒那麼難聽,其實挺貼切的。他們在背後叫你‘韓打擊’,打擊你打擊他,打擊完這個打擊那個。”
“韓打擊!”李曉蕾再也忍不住了,笑得花枝亂顫。
人送綽號“韓打擊”,韓博越想越好笑,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接受過老家派出所“黃公安”教導,結果在良莊比他在絲河“更公安”,在轄區的名聲比他在絲河更響亮。
安排好工作,開一會兒玩笑,換上便服,開上越野車,“夫妻雙雙把家還”。
終於可以單獨在一起,李曉蕾看著窗外一排排小洋樓,感嘆道:“韓博,你們這兒不窮啊,怎麼幹部工資會沒保證。從bj出來坐火車經過好幾省,鐵路兩邊的農村很多土房子。”
“我們這人吃苦耐勞,許多人出去打工。在家的搞副業,有一個鄉幾乎家家戶戶養雞,一養幾千只,大多鄉鎮養蠶。至於幹部工資沒保證,主要幾個原因,一是史遺留下來的債務多,剛改革開放那會兒,許多鄉鎮甚至村盲目搞鄉鎮企業和村辦企業,全倒閉了,窟窿到現在沒填上。
二是鄉鎮財政主要靠提留統籌,收多少是按去年人均收入的5%。這個收入只能算農業收入,不能算人家出去打工的收入。有些鄉鎮想算,可是沒法統計,人出去打工賺多少誰知道。”
她第一次來農村,對什麼都好奇。
韓博側頭看了看,繼續說道:“三是幹部教師和退休人員多,要發工資,要報銷醫藥費;再就是上級經常下達一些考核任務,比如敬老院要達到什麼標準,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標準,本來就沒錢,又要搞建設,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造成許多鄉鎮虧空。”
“你們良莊呢?”
“良莊有一位好書記,殫心竭慮,苦心經營,不欠外債。說起來我挺幸運的,能被安排到良莊工作。有辦公樓、有車、有幾十萬經費,其它鄉鎮派出所要什麼沒什麼,連水電費都交不起。”
李曉蕾靠在車窗上,嬉笑著問:“在鄉里工作是不是勾心鬥角,你這麼年輕就當鄉長助理兼派出所長,別人是不是特妒忌?”
“勾心鬥角,怎麼可能。”
“怎麼不可能,我實習單位總共幾個人,還搞辦公室政治。”
許多人對政府部門有誤解,這跟幹群關係緊張有一定關係,以訛傳訛,眾口鑠金。
韓博耐心解釋:“基層幹部人數多、職數少,包括‘七站八所’等事業單位在內,大的鄉鎮兩三百人,小的鄉鎮一百多,正科級只有四五個,副科級十來個,大多人幹到退休也熬不到副科。
升官對老百姓遙遠,對基層幹部其實一樣遙遠。現在提倡幹部年輕化,要求幹部有學,正科副科大多空降,年齡偏大又沒學的本地幹部根本沒升遷機會,沒機會自然用不著爭。
工資沒保證,升遷無望,調動一樣難,一些人不是不爭,是連工作都不好好幹了。平平安安佔位置,忙忙碌碌裝樣子,疲疲塌塌混日子,幹不幹活就看書記瞪不瞪眼,哪有什麼勾心鬥角。”
跟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李曉蕾想了想,又好奇地問:“公安局呢,局裡有沒有人妒忌你。”
“我情況比較特殊,孤身上任,之前沒派出所,可以說這個派出所就是我建起來的。離縣城遠,又要承辦吃力不討好的打拐案件,一樣沒人妒忌,一樣沒人爭。”
換上便服,離開單位,韓博不想再聊工作,話鋒一轉,笑問道:“曉蕾,感覺我爸我媽我姐他們怎麼樣?”
“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