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宋哲武帶路,自己則飛快的跑回警局報告。
商震的住處在山西省政府後的一條巷子裡,住處雖然不大,可戒備卻十分森嚴,在巷口既有晉接軍的憲兵守衛,住宅周圍還有憲兵往來巡邏。雖然並不禁止百姓通行,可百姓們都不願意惹事,除了住在巷子裡的人,其他人都儘可能繞行,所以,商震的門前顯得很冷清。
得到憲兵司令部通知的憲兵營長早早就跑到巷口迎接宋哲武,畢恭畢敬地把宋哲武領到商震的住宅前。
商震的住宅是由商震自己的那一個排的衛隊守衛的,晉接軍憲兵營的人並不敢進去,畢竟商震還是山西省主席,晉綏軍大將,而且也沒有明確反對閻錫山。所以,這些人雖然名為保護,實為監視,可對商震都不敢胡來。
在宋哲武示意下,梁璧上前請商震的衛兵進去通報:“中華民國北路軍副總司令、第四路軍總指揮、太行行署主任宋哲武前來拜見商主席這些衛兵都認得宋哲武。有人急忙進去通報。
很快一個少尉跑了出來,來到宋哲武馬前立正敬禮,神情很不自然地報告說:“報告將軍,商主席有令,不見中華民國北路軍副總司令、第四路軍總指揮、太行行署主任說完轉身就要回去。
“慢,你再去通報,就說宋哲武前來拜訪商主席。”宋哲武喊住那個少尉。
在從河南迴來前,梁璧在給宋哲武通報時可沒有現在這麼複雜,只是報出“第四路軍總指揮宋哲武。即可,可隨著宋哲武官銜一漲再漲,第四路軍隊伍不斷擴大,宋哲武本人在第四路軍內外威望不斷升高。簫國棟這個第四路軍大管家,也可以說是宋哲武的大管家因此給第四路軍制訂了許多規章制度,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在軍內外推高並保證宋哲武的崇高地位,粱璧通報的宋哲武諸多官職就是按簫國棟的指示做的。簫國棟的意思宋哲武是清楚的。第四路軍是一支年輕的部隊歷史很短,不像國內其他軍隊都出自舊軍隊。早就有森嚴的等級。第四路軍除了宋哲武等幾個早期軍官還有後加入第四路軍的桂系、西北軍的軍官士兵,其他人都是從農民、市民、學生成長起來的,就是向徐放等高階軍官幾年前也是跟現在的許多士兵一起練,一起學習的,有些士兵甚至就是和他們一個營房摸爬滾打了幾年,甚至是一個炕上滾出來的。所以第四路軍的上下級之間很隨和。
對於這一點,陶蓉、李文田、李思熾都很看不慣,也都私下跟簫國棟建議過,他們的建議簫國棟自然很重視。也因為很有必要。
雖然宋哲武還有些不習慣,可他也知道現在確實應該在這方面著手了。對簫國棟的做法宋哲武是從內心裡是十分滿意的。不過,在外面可以這麼通報,就是在蔣介石、閻錫山那裡也可以。可是在商震這就有些不好辦了,畢竟商震在他宋哲武起步階段曾經幫助過他,而且直到他就任第四路軍總指揮前還是他名義上的上級,更何況又是現在這個敏感時期。
很快,少尉又跑回來,以更加恭敬的態度給宋哲武敬禮。“商主席說,他非常感謝宋將軍能來看他!只是他抱病在床,實不能見客,還請將軍海涵,商主席病好後,會親自去看望將軍。將軍聳務繁忙,請將軍暫時回府。”
宋哲武此番大張旗鼓地來拜訪商震,並不怕閻錫山不滿猜忌。商震自奉南京調令來山西后,把三十二軍交給他的他的同學李培基。清末時商震在關外組織民軍,李培基就是商震的參謀長,民軍解體後。李培基赴北京參與二次革命,民國六年到山西再次投靠商震,從營長做起直到升任晉佞軍第三軍團第一軍軍長,一向是商震最信賴的人。
閻錫山為削商震兵權,在商震離開北平後,先是以響應南京裁軍為由。把三十二軍縮編為三十二師。接著又讓李培基兼任察哈爾代理省”了段時間,閻錫山還是不放心,時隔不久。又把一丫一師調回山西,任命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