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效,實乃大清國之悲啊”。
鄧世昌朗然道“大丈夫人生在世,理應報效朝廷,然我大清國戰事不斷,喪權國辱。吾輩之人,有心殺敵,無力迴天啊。魏徽曾說過,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可我大清常年戰事練練,可皇宮裡的太后卻在聽戲唱曲”
那老人哎了一聲沒有做答。
鄧世昌沒有想到的是,方面的老人就是日後的大清國北洋水師總理大臣李鴻章。
晚年李鴻章提及此事頗有感慨的說了一句“鄧世昌不愧為我北洋水師之軍魂,萬歲爺的那句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沒能說錯啊”!
鄧世昌依稀記得那是1880年(光緒六年),朝廷花費巨資從英國購買了致遠,定遠兩艘鐵甲艦,那時的大清國號稱大東亞第一,世界第四的北洋艦隊,卻在訪問日本期間,慫了沒能將彈丸小國日本聯合艦隊一網打盡,如果那時能夠將日本聯合艦隊炮轟長崎,也沒有今天日本人如此猖狂的局面了!
1879年(光緒五年)朝廷購買兩艘撞擊巡洋艦超勇,揚威兩艦。那時的大清國只想著師夷長技以制夷,然而卻忽略了一個致命的問題,“制度,政治”。
縱觀世界發展史,英國那是已經是資本主義國家,日本經歷了幕府時代,逐漸在明治天皇的引領下吃西餐,說英語,一切按照西方的制度,可大清國唯恐主權受到控制,王位遭到褻瀆,可悲,可嘆啊!
1880年鄧世昌從大清國出發前往英國,去接回大清國從英國訂造的兩艘鐵甲艦,在海上漂泊了近兩個月,鄧世昌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何為國,何為軍?”
“國為百姓之國,軍為朝廷之軍想我北洋艦隊自同治六年(1867年)創議,同治十三年(1874)籌劃,光緒十四年(1888)12月17日于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正式成立。自此朝廷每年撥出400萬兩白銀給予海軍建設1875年(光緒元年),朝儀海防大討論,依洋務派《籌議海防折》,皇上特命北洋大臣李鴻章創設北洋水師,透過總稅務司R。赫德在英國訂造4艦炮船,此為清朝海軍向國外購軍艦之始。
1879年,向英國訂造了兩艘撞擊巡洋艦揚威號、超勇號。現在又向英國定了致遠,定遠兩艘鐵甲艦”
這已經不是鄧世昌第一次前往英國了,到了英國鄧世昌習慣性的跑到了英國倫敦市中心特拉法爾加廣場,觀看納爾遜的雕像,那個曾經以一場大海戰挽救了大英帝國的將軍是鄧世昌,葉祖圭,方伯謙等等一代人心目中的偶像!
鄧世昌記得自己觀看完納爾遜雕像正準備離開,有一個女孩上前用一口流利的福建話問自己“先生可是中國人。”
鄧世昌熱情的回應道“奉公出差到此,順便來看看老同學”
“是初次來吧,語言上略有不通,我可以幫助”
“那剛好,順便向你打聽一下去英國皇家海軍學院的路”
“那太巧了,我們同路”
那女孩看了看鄧世昌,說道“哎!你等下”然後一路小跑的跑向了一輛馬車。
鄧世昌正欲追上前區,誰知道不知道是誰拉住了自己的頭髮,鄧世昌皺了皺眉頭,轉過身去,原來是幾個英國海軍學院的學生,當時鄧世昌沒有惱怒很平靜的用英語說道“先生有什麼事情嗎”?
拽著鄧世昌辮子的同學一臉欠揍模樣的笑到“你的頭髮非常酷”。
“謝謝!不過請你放尊重點”。
“why?中國人也需要尊重嗎”?
旁邊的幾個同學也笑著說“中國真是一個有意思的國家,女人的腳就那麼長。哈哈哈哈”
鄧世昌強壓住內心的憤怒,依然是平和的說道“yes,chinese。 people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