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沒幾日,唐瑾在各方壓力之下,不得不收拾行囊回京受審,三軍由韓達暫領。
在韓達領軍的第二日,兌國大軍突然而至,船槳連天,旌旗蔽日。巽國急忙防守,卻是一來韓達剛剛就任,還沒有收服人心、統一號令,二來兌國水軍迅猛,此時再起錨開船哪裡來得及?
巽軍大營亂成一團,起先還可各自為戰。但戰了不足一刻就支援不住,回兵後撤。散漫的隊伍一直被追出三百里才仗著馬匹優良逃出生天,至於步足大多被兌國俘虜,或是乾脆死於刀下。
一身戎裝的文瓏步在已經硝煙未盡的巽國大營中,木柳上前稟報:“戰船已經收繳,俘虜、器械也都收拾妥當了。”
“嗯,傷亡情況如何?”文瓏問。
木柳回答:“我軍損傷在千人以內,巽軍一經衝擊就很快潰散了。”
文瓏似覺得有所不妥,就算唐子瑜自顧不暇、回京匆忙,亦不至於讓他這樣這樣輕易的得手。
“報——!”
文瓏心中閃過一句“糟了!”,就聽傳令兵說道:“泉亭王偷襲大明城,一路向南!”
作者有話要說: 旅:按照《周禮》記載,步兵每5名編為“伍”,由伍長指揮;5個“伍”(25人)編為“兩”,由“兩司馬”指揮;4個“兩”編為“卒”(100人),由“卒長”指揮;5個“卒”編為“旅”(500人),由“旅帥”指揮;5個“旅”編為“師”(2500人),由“師帥”指揮;5個師編為“軍”(12500人),由“軍將”指揮。
☆、突圍靜州
大明城是離國舊都,軍事重地,就在隆陰以南不遠。其守將是兌國的輔軍大將軍燕廣,《兌史》中贊他:“雄氣無敵,有勇有方。能縛射鵰,嘗格猛獸。” 燕廣在大明城力拒巽兵,斬殺巽國上將數名,以強弓射傷泉亭王唐瑾,卻因兵少將寡,終不敵巽國大軍。大明城破城之時,燕廣一人斬殺敵軍數百,力戰而死。
過了大明城,接下來便是衡康、玉善、平武、嶺皋,這四城皆位於平原,無險可守。史書中記載,巽國騎兵“耐飢渴,善騎射,上下崖壁如飛” ,這一路如履平地。兌國大軍回兵阻攔,終在嶺皋東南的靜州擋住了巽國騎兵的鐵蹄。
有文瓏鎮守,即便靜州被圍成了鐵桶,唐瑾一時也找不出破解之法。
此時城中,正逢軍議,諸將都聚集在當地縣令的府衙中。堂裡鋪著地圖,約莫三丈見方,諸人正圍著地圖商議。
於虢道:“靜州再往南去,可以據守的便是新語,過了新語,只有柘城有險可守,柘城再來就是長河,過了長河就是金陵了。”
木柳道:“而今看泉亭王的意思是想在這裡將我們圍到彈盡糧絕。”
陸胤道:“要他得逞,還要我們這些人幹什麼?再說,‘十則圍之,五則攻之’ ,巽軍現在多說有我軍三倍之數,想靠圍城得下靜州,可不是痴心妄想?”
“正因他不按常理出牌,而今他只做大軍圍困,我等更要小心。”文瓏指點地圖,“我的意思是從這裡突破,然後由子青抄其後路。”
於虢道:“靜州西北是北臺河,河水不深。不若留這一面,巽軍亂中一定會朝此退兵,到時慌忙過河,正可全殲。”
文瓏道:“說得不錯,宛老將軍在時也深明此道。”
諸人又商議細節等等,不一一細說。
一切既定,文瓏道:“那便如此定下。而今巽國連戰連克,士氣正高,不宜貿然行事。”
一直坐在一旁的參軍尉遲曉只聽了“貿然行事”四個字就明白了文瓏的意思,她似嘆非嘆的說:“疲兵之法而今當原物奉還。”
文瓏回首對她笑了笑,屋內眾將尚不明其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