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頭,掉在了石磊的身上。等到石磊手忙腳亂把菸頭撣在地上的時候,他的褲子已經被燒出了一個大洞。

拿起電話一看,是沈怡打來的電話,石磊趕忙摁下了綠色的通話鍵。

“沈怡姐……”

“石石,還在為那件事犯愁呢?”

石磊痛快的承認:“我實在琢磨不透這個人,他好像錢多的咬手一般,竟然在嵩山市和天涯市都興建了一處兩百多米的超高建築,這兩座城市,根本就沒有能力消化這麼大型的建築,他這是在往裡扔錢。”

“你家裡有傳真機麼?我傳一份資料過去,大概就能解決你心裡的疑問了。”

石磊連忙回答:“有,我把號碼告訴你……”石磊也不知道家裡傳真機的號碼,跑出去問了正在和一個不認識的拜年官員寒暄的孟秋華,那個官員看到石磊立刻意識到這就是石為先那個被傳的神乎其神的公子,自然又是亂七八糟的招呼,石磊根本沒空搭理他,問完了傳真號碼,就給沈怡報了過去,然後看都不看那個官員一眼,就回到了書房裡。

傳真機的電話響了,石磊回了一個訊號過去,很快,印表機部分就開始吱吱嘎嘎的發出響聲,沈怡那邊的檔案已經透過傳真機傳了過來。

“你先看看吧,看完之後再給我電話。”沈怡果斷的掛了電話,留出時間讓石磊好好去看那張薄薄的傳真紙。

石磊從傳真機上撕下已經打滿了字元的傳真紙,坐在書桌前,逐行仔細的檢視起來。

這份傳真紙上,全部都是一系列的數字,基本沒有什麼文字說明,但是石磊還是很快看出來,這是一份關於某個公司在兩年內貸款數額的統計。

越往下看,石磊的眉頭就皺的越緊,最後他翻箱倒櫃的找出了一個計算器,開始計算這張紙上的各類數字。等到最終的結果出來的時候,石磊大吃了一驚……

足足十六個多億,如果說這是一家公司兩年來的貸款總額,這也未免太過於驚人了。

而且,沈怡把這張紙傳真過來,很明顯,這張紙上記載的,就是年廣裕的er公司這兩年的貸款數額。牽涉到四家銀行,以及各地的信用社,金額還如此巨大,難道,年廣裕這兩年,根本是依靠貸款在支撐著他所有的投資?

雖然數目對不上,年廣裕的總投資額超過二十億,這裡卻只有十六億左右的貸款,可是石磊很清楚,二十億的投資裡,少說點兒也有三五個億的賬面數目,再加上這些投資總不能一點兒資金都不回收,兩年下來,所謂二十億總額的投資,實際上頂多也只需要年廣裕掏出十二三個億來,這其中,還基本上都是因為那兩幢大廈的投資。

如果是這樣,年廣裕等於只從自己的兜裡掏出了最初併購那間有色金屬冶煉廠的五百萬資金……

不對!石磊突然意識到,如果這個人足夠會鑽政策空子,他甚至連這五百萬都不需要掏出來。在九十年代末,大量的國營以及集體單位轉制的階段,許多國有資產就是透過一系列的併購手段流向了私人的腰包。就比如這間廠子,如果交給石磊來操作,石磊完全有把握一分錢不掏出來,就成功的將整間廠子據為己有。

集體單位的改制,必然伴隨企業領導的股權配給以及工廠職工的股份配給,石磊完全可以利用企業缺乏資金為突破口,讓急於改制的企業領導把手裡的股權暫時交給他,然後透過這些企業領導跟當地銀行的關係,利用這批股權套取一定的貸款,不用多,五十萬就足夠了。

有了這五十萬,就可以輕易的對企業職工許諾回購股份,這是集體單位改制的必經之路,新股東必須掌握足夠的股份。最開始,回購股份都是現金支付,拿到錢的那部分職工,就成為活廣告,以至於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