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意,急道:“蕭先生所言極是。那麼以閣下的意思,這件事並非天災,就一定是人為地了?”
事實上蕭然說的這幾點,以額爾金的精明,自然是早就猜到了。也正因為如此,他才一口咬定是大清國水師乾的,無非是暗度陳倉,一邊假意送英軍撤走,半路又來下死手吃掉了這隊英兵,這才會不顧自己堂堂一國領事的身份,跑到總理衙門來大鬧特鬧。
蕭然眉頭一皺,沉吟著道:“話雖如此,可是大英帝國船堅炮利,縱橫寰宇,試問又有哪個國家敢這般不知死活,跑到老虎嘴上來拔毛?”
日!連文祥、桂良在內,所有人都想衝蕭然做個鄙視的手勢。說來說去又TM繞回去了,感
奕是說……”
“海盜?!”
這兩個字卻是額爾金自己喊出來的。經過剛才蕭然一番有理有據的分析,他的腦子似乎一下變得靈光了不少,判斷力也隨之大幅提升,一下子冒出了這個從未想過的念頭。
自16世紀起,中國沿海地區海盜逐漸猖獗,一直到18紀,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和英國等西方殖民者不斷
擴張,侵略騷擾中國沿海省份,剽竊行旅,劫掠商船火,無惡不作,甚至把海邊年輕女子劫走,擄掠中國人運往印度和歐洲充當奴隸。
除了這些西方殖民者之外,自元朝末期開始,日本室幕府已名存實亡,無力控制全國政局,諸侯各自為政,尤其是南方封建主,將掠奪中國大陸視為利。日本沿海大名(如大內、細川)見有利可圖,便加以支援,於是形成有組織地侵略行經。一部分日本武人、浪人、海盜商人和破產農民就這樣被組織起來,不斷侵擾中國、朝鮮沿海地區,他們不單是劫掠商船,甚至攻入內地,燒殺搶掠,劫掠人口,焚燬城池。
及至嘉靖倭亂時,在《虔臺倭纂》中記載:明嘉靖三十三年三月。賊深入內地,殺掠甚慘,數百里內,人皆竄亡,困苦極矣。四月,掠袁花鎮。焚劫甚慘。五月,攻韓浦不下,殺男女千人洩憤,蕩民產數萬家。六月,賊退石條街,搶劫放火,燒燬數百里房屋。
《倭變事略》中記:嘉靖三十四年正月初三,賊襲擊夾石口鎮。放火三日,死者無數。後攻崇德,將當地地絲綿工場搶劫一空。五月犯長安鎮,平民死傷者堵塞了路途,繁華樂土一夜之間化做荒野。犯湖州街市,大肆毀壞掠奪,殺人無算,城邊流血數十里……
正是由於倭寇橫行,再加上葡萄牙等海盜團伙入侵,明朝才宣佈中斷一切貿易。施行禁海令,斷絕了許多自唐朝以來盛極一時的海上對外貿易。而這一紙禁海令的頒佈,又給歷史上的中國帶來了無法挽回的災難!
一直到明朝晚期,也就是日本地戰國時代,大名豐臣秀吉釋出了《八幡船禁止令》(即海盜行為禁令。日本室時代到江戸時代,倭寇以“八幡大菩薩”作為旗幟。因此八幡船也作為倭寇海盜船地代名詞),倭寇的活動才開始有所減少。但是在巨大利益的驅動下,仍有不少倭寇集結起來,盤踞島嶼,整備戰艦,擴充勢力,不斷興風作浪,為禍海上。
歷國海盜之中。以日本倭寇和葡萄牙海盜最為臭名昭著(說明一下:早期的倭寇稱謂是泛指一切海上勢力,也包括葡萄牙等海盜,後來逐漸演變成對日本的專稱。而日本原名倭奴國,又倭又奴。真是再恰當不過了。)。海盜的侵略暴行,也激起了中國愛**民的憤怒,不少中國人也組織起來,抗擊異族勢力。最為著名地有鄭芝龍、鄭成功父子,還有施和、林鳳、鄭一嫂等,都是中國歷史上出了名地海盜首領。這些中國海盜大多數是為了抗擊倭寇跟外國侵略,包括鄭成功、鄭一嫂等,都先後為朝廷招安。
其中鄭成功收復臺灣自然不必說了,更有赫赫有名的一代俠女、紅旗幫幫主鄭一嫂,屢敗清朝水師,重創葡澳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