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混在那群路人之中?
從他守在路口的行為看來,確實如他所言,是在守株待兔他早已知道,她一定會經過那裡,所以特意守在,從城主府到北門的大路上。
——等等,從城主府到北門的大路上?
這麼說,他必定是知道,她是從城主府裡出來的了而在此之前,她雖然易了容,但剛剛與老書一起出來,在門口分道揚鑣而老書,是剛剛從翠微茶館裡出來,戰紅衣作為莫玉的棋子,莫玉為了借戰紅衣通知杜若,與系統有關的危機,剛去大鬧了一場所以從始到終,一直有人,監視著翠微茶館的臨淵閣,以及從那裡出來的人:包括老書。
杜若想到這裡,頓時豁然開朗
原來如此,難怪江城會猜測,她之前對莫玉用的,是空城計既然他的人,看到杜若離開青谷後,立即和老書一起在城主府進出,說明杜若他們一定是在辦理股份轉移,把股份全部轉到杜若名下,定成死契,彌補回杜若在莫玉面前,表現出的破釜沉舟的決心——這個假象。
這意味著,杜若在談判之前,根本沒有定過死契,所謂的破釜沉舟,所謂的在莫玉面前的強勢和決心,不過是杜若的演繹因為杜若事前,不可能知道遊戲中江城幫的發展,對莫玉,對江城,以及他們兩家合作的重要性。
她更不可能有十足把握,確定自己能在談判中,試探出江城的致命咽喉所在,並且能成功利用起來,將其轉為威脅。
——如果不是杜若手中的籌碼,村子的存在,恰好可以成為這一有利威脅,莫玉也不可能就範。
如果想象中的莫玉的“弱點”並不存在,如果杜若並不能成功試探出來,那麼談判的結果,則會走向莫玉計劃的那一面,杜若還可以有荒村做籌碼,與莫玉交換夏天他們的安全。
威脅,抑或交易,這是杜若在談判前,給自己做好的兩手準備——杜若向來思慮周全完美,除非被逼到絕路,否則,如果還有談判商量的餘地,她通常不會選擇孤注一擲,玉石俱焚。
依靠智謀較量,而非依靠一時之氣勇,這是多謀善斷者的習慣,也是杜若和莫玉這類人的特質。
所以當莫玉以為,杜若在還有談判餘地的情況下,真的選擇了破釜沉舟時,會顯得那麼的出乎意料,措手不及——其實,不過是杜若因勢易形的演技而已。
江城知道了,杜若和老書在城主府出現,如此一來,杜若的心虛就顯露出來了。
顯然,杜若在談判之前,已經做好了多重準備:這反映出,她對他們的援手的迫切需要。
對江城這樣的世家子弟來說,所謂的交易談判,有三種情況:第一,交易地位不平等,對方所處的位置比他們高,可以以無本或者低成本,換取他們手中的眾多價碼;——杜若之前營造出的情況,抓住了他們的咽喉,造成居高臨下的局面,就正是屬於這一種。
第二,交易地位相對平等,則透過平等談判,各取所需;第三,交易地位不平等,己方所處位置高於對方,則與第一種相反,他們可以以小博大,換取對方手中眾多價碼。
事實上,在莫玉的佈局中,他以有心算無心,和杜若談判的結果,應該是第三種,最差的局面,也只到第二種——即便那樣,也已經算是莫玉的失敗了。
在那樣的情況下,誰都會做出如此判斷——包括杜若自己。
所以杜若做好了多手準備,甚至準備好接受第二第三種結局——因為她自己也明白,背後的勢力不能給予她支援,她毫無依仗,雙方地位並不平等。
因此,即便杜若最後達成了第一種結局,江城從她事後的動作,也有所猜疑:但凡杜若能有一些倚恃,就不會在事先,把她的位置,放得那麼低。
於是江城猜測到了杜若的“空城計”——杜若在現實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