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它的一切船隻。
加勒比海一觸即發的緊張狀態,成為全球的關注中心,核大戰的陰影也寵罩在各國人民的心上。作為東西兩方陣營的首領,美蘇兩國巨頭都想在危機的處理上,為自己的一方爭得更多的利益,至少要儘量減少預想的利益損失,都做出了一副決戰的架勢,然而,他們在內心深處對核戰爭對自己一方的危害又顧慮重重。
因此,兩國首腦親自出馬,開始在第二戰線……外交鬥爭中,明爭暗鬥,開啟了筆墨官司。這期間,赫魯曉夫在克里姆林宮部長會議辦公室的睡椅上,和衣而臥,隨時準備應付緊急事務。在大西洋彼岸,肯尼迪也晝夜守在電話機旁邊,不想離開,即使躺在吊床上同客人談話,咖啡桌上的電話機也可信手拈來。
美蘇兩國首腦的筆墨官司打得熱火朝天的同時,各自的代表在聯合國安理會上也唇槍舌劍,打個不可開交。美蘇兩國及其盟國之間的尖銳對立,在會上不可能吵出什麼結果來。於是,人們把解決問題的希望寄託在聯合國的出面調停上。聯合國秘書長吳丹在安理會上以莊嚴而鄭重的語調說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的十七年中,從來沒有發生象這樣危險和緊迫的大國對壘情況。聯合國面臨著重大責任,在這個嚴重的時刻,可以使全世界和平的唯一途徑是談判和妥協。”
其實,無論是美國還是蘇聯,在開始互相威脅的時候都是氣壯如牛,竭力以自己的軍事實力迫使對方讓步。然而,在熱核戰爭真的一觸即發的關鍵時刻,他們又都極為謹慎,的確,美蘇比別國更明白核大戰會帶來什麼結果。
赫魯曉夫明智地說,只有那些瘋子,那些想自殺之前先毀滅別人的狂人才會發動核戰爭。肯尼迪也在痛苦的煎熬之中,他臉色蒼白,隔著桌子和他的兄弟呆呆的對視,世界真的處於毀滅的邊緣了嗎?這是我們的過失嗎?
美蘇兩國彼此恐嚇一陣之後,見對方不肯就範,都開始尋求退路,尖銳的局勢便有了緩和的希望,加勒比海危機至此也告一段落。在靜悄悄的外交活動中,美國同蘇聯的全球性的交易己經開始了。
歷時一月之久的古巴導彈危機結束了,美蘇兩國首腦之間的通訊和達成的諒解促使了這場危機的解決。肯尼迪顯示出自己的勇敢、靈活和堅強的意志;赫魯曉夫的明智妥協的意義足以與他在蘇共二十大上作的“秘密報告”相提並認論。而且,赫魯曉夫開始擺脫了斯大林時代培養起來的不能信任帝國主義,特別是它的化身……美國的教條。這是美蘇“冷戰”史上首先的突破,不僅促進了加勒比海危機的解決,而且對後來美蘇關係的發展產生了影響。
半年之後,美蘇兩國代表在日內瓦簽訂了建立兩國首腦直接聯絡的協議。這個協議規定:一條“熱線”將於同年九月開始啟用,其主線由美國華盛頓的白宮和五角大樓開始,經英國的倫敦、丹麥的哥本哈根、瑞典的斯德哥爾摩、芬蘭的赫爾辛基,最後同蘇聯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接通。此後,美蘇關係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當然,加勒比海的後果和影響遠不止這些,在西半球的危機卻使東半球的中蘇關係更加複雜化也是很明顯的。中國黨不僅在“三和”問題上與蘇聯黨的看法大相徑庭,而且在加勒比海期間也象古巴似的反對蘇聯同美國妥協。對待美國的態度成為中蘇矛盾的催化劑。
第二百八十章 危機後的南洋聯邦
加勒比海危機對於南洋聯邦的影響很小,除了黃曆空自擔驚受怕,仔細關注著事態的發展,其他人都覺得即使爆發核戰爭,也不會對自己有所損害。因為南洋聯邦既算不上華約,也不是北約組織的成員,雖然和美國關係很好,但蘇聯也不會把核彈投到這裡吧!
核大戰一爆發,地球興許都毀滅了,還分東半球和西半球?嗯,不能說,不僅自己不能說,也不能讓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