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徐十九道:“這個就叫做以攻代守。”
馮聖法環顧眾人道:“諸位以為呢?”
何凌霄、吳繼光等人都沒有吭聲,不過心裡卻多少高看了徐十九一頭,這傢伙雖然只是個保安隊長,卻還是有些戰術眼光的,講解起戰術來也頭頭是道,當然了,目前還只是紙上談兵,至於這個戰術是不是真的有效,還得打了之後才知道。
##########
獅子林炮臺,日軍第11師團司令部。
松井石根邁著小短腿走到作戰地圖前,環顧眾人道:“諸位一定不解,為何步兵第44聯隊作戰不力,我卻反而要給予嘉獎?”
和知鷹二羞愧得無地自容,其餘的日軍將領則紛紛點頭。
松井石根頓了頓,接著說道:“這個得分開來看,從戰術層面看,步兵第44聯隊以優勢兵力、優勢裝備向顧宅猛攻竟日,不得寸進不說還傷亡了千餘將士,可謂慘敗,但從戰略層面看,步兵第44聯隊的慘敗卻讓羅店對面的支那軍穩住了防線,尤為難得的是,步兵第44聯隊已經在顧宅拼盡了全力,並非佯敗,這就很可能誘使支那政府做出戰略誤判,從而選擇在上海市郊與帝國進行戰略決戰。”
在場的日軍高階將領這才恍然大悟。
不過山室宗武還是有些擔心地說道:“大將閣下,引誘支那政府做出戰略誤判,將重兵投入到淞滬戰場上來與皇軍進行大決戰,的確利於皇軍發揮火力優勢以及海空優勢,不過僅憑藉兩個師團,兵力是不是太過單薄了?”
山室宗武的擔心並非沒有道理,憑藉絕對優勢的火力以及海空優勢,日軍既便只有兩個師團的兵力,也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但要想徹底擊敗乃至全殲幾十個中國精銳師,兩個師團的兵力就遠遠不夠了。
“山室桑不必擔心。”松井石根擺了擺手,微笑道,“我已經給大本營去電,請求國內再向上海派譴五個常設師團,以徹底解殲滅支那政府軍主力,迫使支那政府投降。”
##########
當松井石根憧憬著迅速結束淞滬會戰,迫使國民政府向日本曲膝投降時,他的電報已經擺到了陸軍本部第1部長石原莞爾的桌上。
日本由於國土狹窄,島民思想根深蒂固,所以古往今來很少出現戰略家,既便是明治維新之後,日本也沒有出現幾個像樣的戰略家,而石原莞爾跟岡村寧次無疑是其中的異類,這兩個老鬼子絕對算得上是日本歷史上不世出的戰略大師。
導致東四省從國民政府分裂出去的柳條湖事件就是石原莞爾一手策劃的,後來在華北戰場打出神一樣表現的坂垣徵四郎當時是石原莞爾的上級,軍銜也比石原要高,可在柳條湖事件的策劃中,坂垣卻從頭至尾完全聽從於石原莞爾。
然而,石原莞爾之所以得以躋身戰略大師行列,卻是因為他從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中演化而來的《最終戰爭論》,以及基於《最終戰爭論》而提出的“滿蒙生命線”概念,一套理論一個概念,幾乎成了當時日本的軍事指導思想。
看了松井石根要求增兵的電報,石原莞爾大筆一揮就簽了,第9師團、第13師團、第18師團、第101師團以及第114師團開始緊急動員,此外駐屯臺灣的重藤支隊、偽靖安第一旅以及偽李春山旅、偽於芷山旅也開始集結待命。
不過,在石原莞爾簽發的首批赴援名單上卻只有第9、第13以及第101三個師團,有參謀本部的高參不解,詢問石原莞爾為什麼不把正在動員的五個師團又三個旅一起投入上海戰場,而非要分批?添油戰術不是兵家大忌麼?
石原莞爾對此只是笑了笑,並沒有過多解釋什麼。
這個提出質疑的高階參謀並不知道,石原莞爾之所以決定將援軍分批投入上海戰場,就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