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

這五十艘艨艟戰艦是左軍的主力戰船,此船分為兩層,下層是二十名操槳的水手,上層甲板是負責作戰的兵卒。

船的兩側安裝有舷牆,上面蒙有牛皮,不懼弓弩的攢射。每條船上有五十名勁卒,其中火銃手二十,弓箭手十五人,剩下的是十五個刀盾兵。每個士兵都身著鐵甲,都是久經戰陣的銳卒,是五萬軍中真正精銳計程車兵。

前文也說過,明朝末期軍隊已經非常**,軍官吃空餉喝兵血嚴重,造成了士兵貧困之極,往往連飯都吃不飽,更不用說戰鬥力。

可是朝廷養軍隊總是要打仗的,為了應付打仗,主將們會把貪汙的銀兩拿出一部分用來養上一些親兵,打仗就靠親兵去打,其他的普通士兵跟著打醬油。所以對一個將領來說,親兵才是他手中最為重要的戰力,因為只要有糧,普通士兵想招多少就招多少。拿左良玉二十多萬大軍來說,其中真正精銳計程車兵也就不到兩萬人,都是由親兵組成。而李國英屬下五萬大軍,其中最能打仗的也就是他手裡的兩千親兵。

而兩千親兵一下子派出去一千人,可見李國英也算下了血本。

五十艘艨艟戰船,跟隨在火船之後,冒著彈雨向著岱山軍船隊衝去。李國英督率著其他船隻跟隨在艨艟戰船之後,這一下子他就使出了全部力量,力求把面前的敵人一舉殲滅。

而長江兩岸,李國英的步兵兩萬人也在沿著江岸前進。可是李國英知道,想打敗面前的敵人,還得靠著水兵才行,因為步兵的數量實在太少。

岱山軍戰船之上,炮手們正在緊張忙碌著,清理炮膛,安裝火藥,搗實,裝填炮彈,瞄準,點火。半年多的嚴格訓練,炮手們的操作已經非常的熟練,平均射速達到兩分鐘一發。而一里處左軍的火船還需要一刻鐘才能到達,這麼長的時間內足夠再轟擊六七輪。

岱山軍的火炮在鑄造時都有簡單的瞄準裝置,炮身前側有支架可以調整火炮的角度,距離越近,火炮的準確度越高。就見行駛而來的左軍火船紛紛被炮彈命中,燃燒的柴堆被炮彈撞擊之下濺起滿天的火星,紛紛落入江水發出“噗噗”的聲音。然後便見到火船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沉入江中。

一百艘火船,能衝過彈雨到達岱山軍船陣的不足二十艘。而這二十艘火船也沒能撞擊到岱山軍大船上,而是都被岱山軍小船攔截住。前面說道,在每艘大船之前都有幾艘小船防護,每艘小船上都有十幾個岱山軍水兵。見到火船衝來,小船上計程車兵便用長長的竹竿頂在火船船頭,阻住火船的去勢,等火船停下來後,便用飛爪勾住火船船舷,然後划動小船把火船拖拽到一邊。李國英軍的火攻之策根本沒對岱山軍造成任何困擾。

清除了火船之後,岱山軍船上所有火炮開始集中火力向著攻擊而來的李國英船隊轟擊。無數的炮彈從岱山軍戰船上飛出,向著李國英船隊罩了過去。炮彈落入江水之中,濺起無數朵水花。炮彈擊中戰船,直擊得木屑紛飛。炮彈砸到左軍士兵身上,直砸的骨斷筋折、慘叫連連。

左良玉軍雖然也有火炮,可是根本沒有能安裝火炮的戰船,或者說左軍根本不重視火器。如今面對如此猛烈的彈雨,左軍士兵一下子被打蒙了。

首當其衝的就是那五十艘艨艟戰艦。艨艟戰艦雖然船隻較大也很堅固,可也頂不住火炮的轟擊,那種五百斤的小炮炮彈威力較小,擊打在蒙著牛皮的舷牆上,會被彈入江中。可是五千斤的紅衣大炮的威勢就不是舷牆可擋。只要是被炮彈擊中,舷牆會被打的稀爛。若是被炮彈擊中船側靠近江水部位,會被擊穿個大洞,然後江水會從洞中倒灌,任是左軍士兵拼命去堵卻怎麼也堵不上。

在岱山軍火炮的擊中轟擊之下,很短的時間內就由二十艘艨艟戰艦被擊沉,疼得李國英心在滴血。他從沒有想象過,會在水戰中遭到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