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的距離越來越近,戰爭一觸即發!

ps:不太擅長描寫戰鬥場面,總想寫的更詳細一些。晚上爭取再加更一章。(未完待續。)

第三百四十七章 紙老虎

微風吹拂著田野,蛙聲已經停歇,東方的天空火紅一片,太陽已經躍出了遙遠的海面。

在運河西側無名河南岸,兩支大軍正在緩緩相互靠近,首先發威的是雙方的遠端火力。

岱山軍中的一窩蜂飛天神龍等火器全部被帶去襲營,軍中又沒有弓箭兵,主要是弓箭手的訓練太需要時間,只有火槍這一種遠端火力。因為害怕誤射河中船上的明軍,運河裡船上的火炮並不敢再開炮。

可是火槍的射程只有一百來米,能擊穿鎧甲的有效射程也只有五十米。與火槍相比,弓箭的射程可達兩百米,即使在一百米內也能射透岱山軍士兵身上的鴛鴦戰襖,強強弓五十米內甚至能擊穿鐵甲。而且弓箭的射速遠遠高於火槍,畢竟不像火槍那樣需要麻煩的裝填。當然漢八旗計程車兵都是前明軍,射術遠不能和滿八旗相比。滿八旗士兵幾乎人人能拉硬弓,而漢八旗近兩萬人中才有千餘弓箭手,並且大部分弓箭手所用的弓並非清軍那種強弓。當然在孔有德軍中也有不少火銃兵,不過他們的火銃大都是從明軍手中繳獲,質量遠不能和岱山軍的火槍相比,過河的也有千餘火槍手,不過都被留下防範河中的任思齊部三千岱山士兵了。可是就總體而言,岱山軍的遠端火力對清軍並不佔優。

當雙方的距離約為一百五十米的時候,清軍陣列前方的弓箭手已經拉弓進行了拋射。數以千計的箭矢斜著飛到半空,然後從空中呼嘯著向岱山軍士兵的頭頂飛下。早在清兵剛舉弓時,岱山軍中所有的盾牌都被舉起,舉過頭頂,護住了整個方陣。由於軍中盔甲較少,岱山工坊便製作了大量的盾牌。每個長槍手除了一杆長槍之外還都配發一面方盾,內有持手,並綁繩索,不用時可以背在背後。除了火槍手沒有盾牌以外,岱山軍幾乎人人都有盾牌,而火槍手則有在他們身前的小旗官和伍長負責保護。他們的盾牌不同於長槍手的小盾,而是高達一米五的巨盾,一面護在身前,另一面高舉過頭頂,即可把所有火槍手牢牢護住。

箭矢如雨打琵琶一樣,噼裡啪啦的落到岱山軍的方陣之上。而岱山軍的方陣僅僅是略微停頓了一下,繼續頂著箭雨前進。偶有箭矢透過盾牌的縫隙射入士兵的身體,只要不是太過沉重的傷勢,被射中計程車兵都會拗斷箭桿繼續前進。而一百五十米外的拋射除了射中要害根本不足以給士兵造成重傷。

頂著箭雨方陣繼續前進,清軍的箭雨愈加的密集,方陣中受傷的人越來越多,不斷的有士兵被射倒在地,可是其他士兵都默不作聲的越過倒地的同僚,繼續前進。

知道己方的弓箭手射程佔優,清兵軍陣並未繼續前進,而是等著明軍的進攻。雙方從一百五十米的距離,岱山軍方陣頂著箭雨走了約一分鐘時間才把雙方的距離縮短到五十米。而這短短一分鐘之中,岱山軍士兵承受了清兵的七輪箭雨,倒下了二百多名士兵。

見到清軍進入了己方的射程,負責測距的軍官立即舉旗示意,方陣後方指揮的李彥直下令停止前進。得到停止的命令之後,鼓手立刻停止了敲鼓,鼓聲一停,方陣所有計程車兵立刻停下了腳步。

三排火槍手舉起了手中的火槍,從盾陣的縫隙中平平的伸出,以清軍密集的隊形根本不需要瞄準,等代表著開火的鼓聲響起,立刻扣動了扳機,早就安好的火繩落了下來引燃火藥,“砰砰砰”如爆豆般的聲音連續響起,岱山軍方陣上空立刻瀰漫起大團白色的煙霧。

幾息之後,硝煙散去,抬眼望去,就見前方清軍倒下一大片。不到五十米的距離,是火槍的最佳射程,就連鎧甲也無法阻擋子彈的穿透。清兵雖然也有大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