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北方向,德軍沿馬其諾防線在猛攻法**隊,並已在該防線的幾處突破,目前,從萊茵河到勒阿弗爾,德軍戰線已推進了30英里。
5月30日德方佔領了勒阿弗爾這座重要的港口城市以及另外l00英里的法國海岸線。這次勝利,使英國顯得唇亡齒寒,德方說他們的下一個目標是南部山區。
巴黎的失守,使馬克西姆?魏剛將軍尋求停戰的壓力增加了。但眼下這位將軍為了維護自己的聲譽,把責任推給文官政府。
幾天前,保羅?雷諾政府剛剛在盧瓦爾附近安頓下來,今天又宣佈放棄圖爾。顯然雷諾政府還準備南遷立波爾多為都。
在逃亡路上的難民當中還有內閣的部長們,許多平民也在尋找新的安身之處,但這並非易事。一些趁機發國難財的人向法國人索取黃金才肯用車運送他們。
如果法國全部淪陷,英國只能孤軍作戰了。丘吉爾說決定性的時刻尚未到來。
但只要德國的飛機再度襲擊英國,決定性的時刻就會到來。英國的領導人和百姓,很想知道這個時刻何時到來,同時他們也想知道羅斯福總統何時結束他的孤立主義政策。
……
隆美爾進入巴黎之後,就把部隊安排在巴黎的各大軍營內,巴黎可是法國的首都,和平時期的駐軍也有十幾萬,隆美爾才一個師,有無數的軍營等著隆美爾的部隊入住。
巴黎的政府機構隆美爾一概沒有去插手,還是原來的那一套領導班子,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能快速穩定巴黎的局勢,能快速讓巴黎市民的生活恢復正常,位於巴黎的工廠和企業,也能儘快恢復生產。
戰爭時期,各種物質都會匱乏,所以各種企業恢復生產就是重中之重了。歷史上的德國,就沒有利用好被佔領國的資源和工業,隆美爾當然不可能在犯同樣的錯誤。
法國總統府現在已經改名為法國總督府,隆美爾這個總督真是當得莫名其妙,因為他根本就沒有來得及去運著,希特勒任命他為法國總督的文書就到了。
隆美爾向在柏林的朋友一打聽,才知道自己這個總督是因為元首怕戈林的權力過大,從而讓自己得手的,這當中的權利鬥爭隆美爾暫時也插不上手。
既然現在已經是法國總督了,那就應該把這一職務的作用發揮到最大。隆美爾深深地明白,要想改變德國戰敗的命運,讓希特勒不犯戰略錯誤只是一個方面,另是一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整合被佔領國的資源和企業,併為德國所用。
這個實在太重要了,可以說是關係到德國生死存亡的大事,比如法國,就是一個科技和工業十分雄厚的國家,整個法國有數不盡的各種工廠和企業,能生產各種各樣的產品。
可以說二戰的法國,在工業和科技上並不落後於德國,甚至在又些地方超越德國,比如發動機技術,法國科技一點也不比德國差。
可歷史上,德國根本就沒有用心去整合法國的資源和企業,因為法國的工廠得不到訂單而大量倒閉,又直接引起大量的工人失業,然後無法生活的法國人開始秘密加入反抗德國佔領軍的組織,接著德國又開始抓捕和鎮壓。
這無疑形成了一個死迴圈,法國的秘密抵抗組織牽扯了更多的德國兵力。再加上其他被佔領國被牽制的兵力,德國在二戰期間為鎮壓被佔領國的抵抗,被牽制了整整兩百萬的軍隊。
這是多麼恐怖的一個數值,本來可以利用的資源和工業不僅沒有得到,反而要在被佔領國大量駐軍,以此來維持佔領,這顯然是非常愚蠢的做法。
德國佔領一個國家,到是可以劫掠到很多黃金,其實二戰時候,黃金對德國的作用真不是太大,因為德國已經被英國從海上封鎖了。
德國很難從國際市場上購買到物質,用不出去的黃金就是一種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