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個可有可無的組織,當時國家對若干影響到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質實行統購統銷,絨線也是其中之一:即所有廠家生產的絨線由國家統一收購,然後定額分配給各商店銷售。順便說一句,這一政策延續了近40年,一直要到我們下半部書的主人公劉瑞旗執掌恆源祥時方才打破。於是乎當時的行業公會內還設立了一個絨線市場,行業公會內的各會員商店與絨線生產的廠家各派一名代表參加,每天上午9點到11點為集聚時間,在市工商局有關人士的指導下核定價格,相互調劑,互通有無。絨線號稱“軟黃金”,它的價格波動還受國際市場羊毛價格的影響。於是在所謂的集聚時間內,沈萊舟幾乎天天到場。當時興聖街的各絨線店老闆們牢騷很多,因為價格由上面定下來,貨色品種及貨物能向商店提供多少也是由上面定下來的,商店一點主動權也沒有,這樣自然獲利不多,有些小店還關門了。沈萊舟除了空泛地安慰大家幾句之外,也拿不出什麼辦法。但他對國家的大勢有一個整體的看法。國民黨時代物價飛漲,民不聊生;共產黨執政不過一年,就將飛漲的物價穩定了下來,民生有了很大的改善,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他從心底裡擁護共產黨的政策。

也是在這一年,沈萊舟由陳俊明與吳振珊(當時為棉布同業公會理事長)兩位先生介紹,加入了民主建國會。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國家號召全國人民向“最可愛的人”捐錢捐物,捐獻飛機大炮,連周恩來總理也在中南海親自為志願軍炒米粉充軍糧。沈萊舟幾次召集絨線行業的同仁開會,號召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踴躍捐獻,他自己積極帶頭,代表恆源祥捐獻1000磅純毛絨線。他還將這些絨線紮上紅色鍛帶、精心佈置,在恆源祥的櫥窗裡展覽陳列了一個星期。之後他陸陸續續多次捐獻,總數達5萬磅之多。不久,國家發行經濟建設公債,他又帶頭認購了10萬多元,這在當時來講,是很大的一筆數目。沈萊舟先生的種種愛國舉動,受到了市有關方面的多次表揚。

也是在抗美援朝的歲月裡,沈萊舟先生家裡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沈萊舟的四兒子沈光茂從上海華東紡織學院畢業了。

沈光茂是沈萊舟最喜歡的一個孩子。沈萊舟屬馬,沈光茂也屬馬,比自己的父親整整小了三輪。沈萊舟自己從小就到上海當學徒,沒有讀過什麼書。他的大兒子沈玉丞和二兒子沈輯丞讀書時期正逢抗日戰爭,斷斷續續,也沒受過什麼系統的正規教育,唯獨這第四個兒子學業優良,系統接受了高等教育,在他身上寄託了沈萊舟先生畢生的希望。沈光茂讀的是紡織機械,父親就希望他學成以後能夠在技術上將自己的幾家廠管理起來,實現自己畢生追求的“實業救國”的夢想。但沈光茂思想進步,在學校裡便是學生會的幹部,抗美援朝戰爭一爆發,他就積極報名要求參加志願軍。“當祖國需要的時候,我們馬上拿起槍,衝過鴨綠江,為國保家鄉”,這是那個年代最流行的一首歌,激勵了無數熱血兒女。沈萊舟雖有些不捨得,但倒也沒有什麼非常激烈的反對意見。但他的夫人王敏珠堅決不同意。王敏珠生育了9個孩子,唯獨生這個兒子是難產,九死一生,耗費了她許多心血。她一再對光茂講:你如果不想在大陸讀書,我可以送你到香港去讀書,或者到英國去深造,圓你父親畢生的夢想。但要去朝鮮,萬萬不答應…… 結果母子倆僵持了好一段日子,待沈光茂一畢業,他堅決響應國家號召,要求到東北去參加建設,最後進了大連光洲紡織廠當工程師。這一下王敏珠沒有什麼話可講了,臨走前母親替他買了許多衣物和食品,但他一樣也沒拿,兩個大皮箱裡裝滿了各種參考書籍。這也是那個時代青年獨特的一種思想品質,只講奉獻,無所索求,祖國的利益高於一切。沈光茂思想單純、待人熱情,他孤身一人前往東北,結果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