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丫丫,這一批貨有損壞的情況,這對我們的銷售影響很大。我們需要儘快解決這個問題。”

丫丫深知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她立即與物流團隊和技術部門一起尋找解決方案。經過反覆試驗,他們研發出一種新的包裝保護技術,在產品外部增加了一層特製的緩衝材料,並且對包裝結構進行了最佳化,確保在運輸過程中能夠最大程度地減少產品的晃動和碰撞。

經過一系列的努力,“鄉韻工貿”的產品在法國市場逐漸站穩了腳跟。

皮埃爾的營銷團隊在法國各地的精品店和文化商店推廣“鄉韻工貿”的產品,引起了法國消費者的熱烈反響。竹編工藝品以其獨特的東方魅力和精湛的手工技藝,成為了很多法國消費者喜愛的裝飾品和禮品選擇。農產品也因為有機、無新增的特點,受到了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法國人的青睞。

隨著法國市場的成功,“鄉韻工貿”的聲譽在國際上逐漸傳播開來。其他歐洲國家的經銷商也紛紛前來尋求合作。丫丫和她的團隊開始忙碌地拓展歐洲其他市場。

在拓展市場的過程中,丫丫始終堅持企業的品牌定位和價值觀。她要求團隊在與不同國家的合作伙伴洽談時,強調“鄉韻工貿”背後的鄉村文化和對產品質量的嚴格要求。

在一次與義大利經銷商的洽談中,對方提出希望降低產品價格以獲取更高的利潤空間。丫丫堅定地拒絕了這個要求。

丫丫說:“我們的產品有著獨特的價值,這是由我們的鄉村文化、傳統工藝和優質原材料所決定的。我們不能為了短期的利益而降低產品的品質或者損害我們的品牌形象。”

義大利經銷商對丫丫的堅持表示敬佩,最終同意按照“鄉韻工貿”的價格體系進行合作。

與此同時,隨著企業的國際化發展,“鄉韻工貿”也不斷從國際市場中汲取新的元素和靈感,反哺企業的創新。

在一次國際交流活動中,丫丫發現歐洲的一些小型企業在企業與社群融合方面有著獨特的模式。回到企業後,她與母親林竹曉商量,決定借鑑這種模式,進一步加強“鄉韻工貿”與鄉村社群的聯絡。

丫丫開始推動“鄉韻工貿”與鄉村社群的深度融合。

她組織了一系列社群活動,邀請村民們參與到企業的部分生產環節中,比如農產品的採摘體驗活動。村民們可以在活動中獲得一定的報酬,同時也能讓城市遊客更好地瞭解農產品的來源和生產過程。

對於手工藝品製作方面,丫丫在村裡開設了手工藝傳承班。由企業的老師傅們擔任教師,免費教村民們製作手工藝品的技能。這不僅傳承了鄉村的傳統手工藝,也為企業儲備了更多的手工藝人才。

在社群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鄉韻工貿”也開始發揮積極作用。企業出資為村裡修建了新的道路和休閒廣場。新的道路方便了企業的物流運輸,也改善了村民們的出行條件;休閒廣場成為了村民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也為企業舉辦社群活動提供了場地。

企業與社群的深度融合,使得“鄉韻工貿”在鄉村中的地位更加穩固,村民們對企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也大大增強。

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丫丫意識到人才培養和引進的重要性。雖然企業內部已經有了一些優秀的員工,但隨著業務的拓展,需要更多的專業人才。

丫丫決定與當地的職業院校合作,開設與企業相關的專業課程。企業為學校提供實習基地和實踐專案,學校為企業培養專業對口的人才。同時,丫丫也積極從外部引進一些具有國際視野和專業技能的人才,充實企業的管理、營銷和設計等部門。

在企業國際化發展和與社群融合的過程中,丫丫並沒有忘記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她進一步強化了企業在原材料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