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阮蕾家那四畝多土地上開始做文章,經過再三論證,區傑在四畝地上蓋了一棟三層半的別墅,一畝大的魚塘,一畝多的雞場,還弄了一個黑豚鼠養殖場,種了幾分地的菜,剩下的地方種上皇竹草,專供黑豚鼠食用。四畝多地,除了不種水稻,不種主糧,其它的,都有涉及。全部搞完後,區傑給這個小農莊取了個名字:“鎮隆居”
區鎮隆,就是區傑的寶貝兒子區嘢,農莊入夥後,這小子第一次去到農莊,不到半歲的他,好象知道這地方是他的地盤,一進去就不願意再出來,坐在嬰兒車上,到處巡視自己的地盤。
被陳維政洗了整整半個月之後,區鎮隆小朋友變得精靈許多,學會了認人,不跟陌生人來往,特別喜歡跟陳維政。區傑讓兒子叫陳維政“政爸”,陳維政覺得這個叫法不錯,讓區鎮隆叫他親爹“傑爸”,這個“結巴”的叫法,讓阮蕾和劉懿笑得直不起腰來。
阮蕾的父親也對這個小農莊喜愛不已,告訴家裡二子一女,以後他也不再去縣城,星期六星期天有空,就帶著孩子們回來,回來做點農活,不能忘本。
阮越調到龍江區任副書記後,工作輕鬆了許多,經常回來幫老爺子幹活,偶爾還會帶著黃成龍、王戀漓、韋傑一夥人來農莊吃點農家飯,享受農家生活,老爺子倒是不寂寞。家裡人除了區傑,都或多或少的做過一些農活,做起這點活計,很容易,只有區傑,說起農業來頭頭是道,一旦具體接觸,才發現,葉公好龍還不如區公好農。
聖誕這一天,區傑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一定要學會撒網。
早上,就跟陳維政、阮蕾、劉懿來到鎮隆居。
鎮隆居,從華僑鎮往北,沿著農業深加工園的園區大道,走不到三百米,岔路繞過一座小山,約一百多米,山腳下有一條小河溝,河溝邊就是這個小農莊。這一百米的路是區傑請人修的水泥觀景道,五米寬,路邊全種的速生竹柳,路的一側是小山,另一側是小河溝,小河溝區傑請人清過淤,從龍江里拉了不少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扔裡面,現在看起來還不錯,不知道時間長了會不會長滿青苔,成為多餘的石頭。
小山屬於農場集體的荒山,上面什麼都沒有種,區傑讓人種滿了竹柳,有人跟區傑說,這一種下去,收穫就麻煩,因為產權不明。區傑說,產權不明最好,以後誰都不能砍,就這麼種著,也算是退耕還林。
區傑很內行的告訴陳維政,這種樹,長得快,很快這條路就能綠樹成蔭,成為景觀大道,到時,再修建幾個凌空架出去的觀景亭,或者釣魚臺,在路邊吸收吸收新鮮空氣,去下面的河溝裡釣釣野魚,那就是神仙過的曰子。陳維政對這個說法很同意,認為能有這麼一塊土地,這一輩子就應該知足。
電動車在這種地方顯得特別的和諧!綠色,環保,讓現代科技與農耕文明緊密相結合,只是區傑的迷彩色風臨天澤有點招搖,偏偏他自己還認為這種顏色更協調,完全是仿生學上的保護色。
農莊有大門,防畜牲不防人,把車子停下,首先聽到大叫的就是區鎮隆,咿咿呀呀的大叫,直到外公出來,把他抱在懷裡才停止,這個小兔崽子,真的通靈。
區傑把岳丈老子的撒網拿了出來,跟陳維政來到魚塘邊,說:平時也看到岳丈老子撒網,很容易,信手一揚,網子在空中飄起一個園型的大罩,壓下塘面,每次起網,收益都很不錯。自己也曾經向他請教,不是是自己太笨還是岳丈老子不善於教學,就是學不會。
陳維政說:這個東西應該不難,自己從來沒有學過,就是小時看到爺爺撒網,自然而然就會,去南城讀書,幾年沒有碰過魚網,回來一提起魚網,撒起來還挺象那麼回事。這個東西原則上來說,不用學。
讓區傑在空地上來兩把,自己看看,問題到底出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