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走到山腳,劉懿一把將弟弟抱在懷裡,哭著使勁的錘打小裕的背,小裕知道,自己讓家裡人擔心了。
第二四五章 今日陳村
第二四五章今曰陳村
龍江區向所有的人敞開胸懷,給所有的人提供機會,製造一個穩定、平等的平臺,吸引所有的人來這裡淘金。
陳維政十分佩服王戀漓,認為自己和區傑雖然把工業園創出雛形,但是把工業園變成一個完整的社群,一個規整的城區,自己不是這塊料。專業的人才做專業的事,很有道理。
龍江區的專案很多,只要你願意做,陳維政在陳村一次大會上,把一些專案單列開,問村裡有誰願意去做,投資主要是個人,不足部分由村裡負責。這些專案包括汽車飾品、雨刮器、車膜、防盜鎖一類的簡單配件。一次會議,把陳村在外務工人員全部召回,2015年,將是陳村人最後的外出務工年,進入新年,陳村將再無離鄉背井的農民工。
陳寶慶,陳維政在南城的族叔,拉家帶口回到陳村,住進了族裡提供的新房。陳維政對他很尊重,因為當年爺爺就是寶慶叔送的終,當陳維政去寶慶叔家道謝時,陳寶慶二話不說,跑到宗祠大哭一場。過了幾天,帶著幾個本家的侄子外甥,找到陳維政,讓陳維政帶到龍江區,做了一個小型的模具廠,沒想到,效益不錯,生意相當的好。
五爺家的長子陳寶松這幾年混得不算錯,在連城做了個施工隊,專門幫人焊陽臺,兩個兒子陳維和陳維平一個女婿韋建國是施工隊的骨幹,這回一起回來,在龍江區找了一個門面,專門做五金加工,焊接鈑金。女兒陳寧維在廠裡做財務,寶松伯孃和兩個媳婦全部去了陳維來的廠子做工,收入還在做施工隊之上。陳維康把廠裡幾臺淘汰的機械加工車床送給寶松伯,學機加工出身的陳維和如虎添翼,很快,以陳維和陳維平當綱的和平加工廠,成為龍江區一個重要的小型加工廠。
次子陳寶嶽就差一些,兩口子幫人種香蕉。兩個兒子陳維安陳維寧也都不行,一個兒子陳維安兩口子幫人種蘑菇,另一個兒子陳維寧兩口子幫人種甘蔗。辛辛苦苦一年到頭,得不了幾個錢。為了陳寶嶽一家,五爺找到陳維政。陳維政把寶嶽叔和維安維寧集中一處,對各人的能力進行分析,最後認為,他們的優勢在種養技術,最好是種蘑菇,只要有產品,慶山實驗區的採購陳維政負責搞掂,龍江區各大企業食堂陳維政也負責聯絡。陳維安說,如果有銷路,種蘑菇很不錯。一家人最後決定,向十八爺家族資金五十萬,在陳村後山的一個山凹裡,整理出一個仿天然的菇類種植場,種植仿野生蘑菇。
寶嶽叔一家的行為,引起了陳維信的強烈興趣,陳副縣長始終認為,農民的命脈在於種植,如果能從這方面走出一條新路,功不可沒。讓農業局下撥專款,贈送拖拉機、蘑菇拌料機、抽水機、噴淋機,供電局拉專線,專家跟蹤指導,爭取儘早獲得成功喜報。
十九爺家的陳維志,也忍不住家鄉的誘惑,從平南返回,他讓父親陳寶林出面,聯合陳寶羅陳寶鍾兩位族叔,在村裡,租下兩百畝良田,向十八爺資金一百萬,搞大棚蔬菜基地。這邊剛把土地談妥,陳維信把所有搭建大棚的生產資料和建築材料全部補貼到位,陳維志一看樂了,鋼筋龍骨,加厚薄膜,甚至棚內噴淋設施,全部包含。有了這一批材料,自己只需要人工、種子、肥料就已經足夠。一百萬用不上,退給十八爺五十萬。讓陳維志最滿意的是,陳維信還安排了一位農科所的專家對口指導,種什麼,怎麼種,一切科學依照。
劉福榮的石斛茶名氣越來越大,光是陳維政,一個月差不多要向劉福榮購買超過十萬元的石斛茶。總技術部已經把這個土產茶列為常規採購,與市場上那些動則過千,貴則過萬的名茶相比,價格適中,但是這個茶適口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