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成了風靡上海的美食。這是一個頗有經商傳統的地方,以後沈萊舟到上海發家,與這樣一個傳統、這麼一種氛圍,與“翁席劉嚴”這四大家的幫襯,還是頗有關係的。
。 想看書來
尋夢 1(2)
東山距上海並不遙遠。現在從上海開車到東山,用不到2個小時。但當時卻是河網阻隔,困難重重,最便捷的交通就算是坐船了。從東山進太湖再到澱山湖、經蘇州河隨流而下,順利的要花上3、4天的時間。其實,蘇州河的正式名字叫吳淞江,上海開埠以後,西方人到上海越來越多,由於馬可·波羅在他的書中介紹過蘇州,並把蘇州讚譽為“東方的威尼斯”,蘇州在西方人心目中無異於人世間的天堂。當西方人得知坐船沿著吳淞江便可由上海直達蘇州,便將這條河稱之為蘇州河,一叫就叫開了,吳淞江的本名反倒被人慢慢遺忘了。
沈翁氏帶著兩個孩子在東山沈家老宅裡艱難度日,沈萊舟4歲開蒙,沈翁氏無錢為他請老師,便將他送到私塾當富家子弟的伴讀,回到家裡還得拾柴撿菜放羊,一刻也沒有停歇。沈萊舟知道生活的艱難,讀書非常刻苦,他的字寫得很好,現在恆源祥的老總劉瑞旗手裡珍藏著文革中沈萊舟寫的兩份檢查,就是在那種年月,在那樣的條件下,他的一手小楷也寫得工工整整,很見功力。同時,古文古詩也背得很熟,一直到他晚年,從小在他身邊長大的孫女沈萬紅還常聽到沈萊舟悠閒自得地坐在沙發上,背誦起杜甫的“三吏”、“三別”……
孩子一天天長大了,但沈翁氏的身體卻越來越不好。這一日她將年僅6歲的沈萊舟叫到自己身邊,說是要教他做飯。沈萊舟人長得頗為矮小,沈翁氏就叫他爬到灶頭上看自己下米倒水,看自己放鹽炒菜,累得滿頭大汗……爐火熊熊,飯在鍋裡煮著,沈翁氏便坐在灶前,她將沈萊舟抱在自己懷裡慢聲細氣地對他說:“唉,孩子,如果長大了你別的生意做不來,便去做飯師傅。無論如何這飯總是要吃的,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做飯師傅是不會餓死的……唉,母親也不能幫你什麼,只能教給你這點吃飯的手藝……”沈萊舟深深體會到母親的良苦用心,用心地學著做飯燒菜的手藝,以後他成了百萬富翁,只要一提起母親的這番話,便淚流滿面……
由於經年累月的操勞,沈翁氏得了風癱,只能躺在床上,生活過得更加艱難,放在上海小鋪子裡的本金也一點一點拿過來花了。沈汝舟被送到上海去學生意,靠席家東山邦的信譽進了錢莊。沈汝舟從學徒幹起,做到擋手,最後做到襄理經理,但他身體不太好,人又不思進取,40多歲便退休回家,這時母親早已去世,他在東山置了幾畝薄地收租為生,自己住在蘇州,倒也是一生平安,壽終正寢,自然這是後話。
沈萊舟在家鄉又待了幾年,1908年他剛滿14歲,母親狠狠心,送他到上海一個遠房親戚翁子英開的久康洋雜貨號裡去學生意。母親用土布為他做了一身短衫,這是做學徒的標準打扮。但她還是在燈下細裁慢縫用嶄新計程車林藍布替他做了一套長衫,這是先生的打扮。母親全部的寄託,滿心的希望,就是要他從學徒當起,最後穿長衫,做一個先生。臨走的時刻,母親又顫顫巍巍地從枕頭底下掏出了8塊銀元遞給了他,說是給他的救命錢,情急之中,萬不得已才可拿出來花……他藏著還留有母親體溫的銀元,拎著盛滿著母親全部心血和希望的竹編元寶籃,來到了上海。上海是他的尋夢之地。他要當一個先生,他一定會當一個先生。他仰著頭,在明媚的陽光照耀下,稚氣的臉上充滿了自信。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尋夢 2(1)
沈萊舟棲身於久康雜貨號,備受翁子英的欺辱。他行俠仗義,博得了大先生的敬重。大先生教他學習英語,為他開啟了人生的一扇窗。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