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軒倒不羨慕韓三平,每個人有各自的道路,他不適合在體制內發展,那種向上鑽營,勾心鬥角,想想就覺得心累。

雖然這世上沒有絕對的自由,但能生活的自在一些總是好的。

馮小剛在徐帆的老家辦了一場婚禮,住了半個月就回到了京城。

他新片的籌備工作要儘快展開,現在已經三月份了,要趕上今年的賀歲檔就不能耽擱。

《大腕的葬禮》這部戲前期投資三千萬,後期一千萬的宣傳費用,總投資接近四千萬。

透過廣告招商集資了四千萬,不過這個資金廠商不會一次付清,而是分批支付。

那些大集團和大企業不是傻子,僅憑著馮小剛和葛優的招牌還不能讓他們完全放心,他們要看到實際的宣傳效果才會安心。

所以,在電影開拍之前只會支付定金。

影片拍攝完成後,植入廣告達到他們的要求才會支付餘款。

如果馮小剛拍了一部爛片,票房太差,觀眾不買帳,他們不僅不會支付餘款,還可能把好夢公司告上法庭。

這些在合同中都有規定,廣告植入的錢可不是白拿的。

尤其這次還要和好萊塢合作,對馮小剛來說是一種新的嘗試和挑戰。

《大腕的葬禮》這部電影和馮小剛前期的賀歲片有著不小的區別。

前面三部賀歲片情節相當輕鬆,葛優扮演的小人物幽默風趣,還會安排一個完美的結局。

《大腕的葬禮》除了京味的調侃風格外,加入了更多社會熱點問題和具有爭議的話題。

比如房地產熱、娛樂炒作風氣、無孔不入的商業廣告和網際網路熱潮等等。

將這麼多錯綜複雜的內容和時尚元素濃縮到一起,用一種荒誕的形式表現出來,這已經不同於以往取悅觀眾,刻意追求大團圓結局的敘述方式。

而是帶有黑色幽默的一部片子,觀眾能從中感受到辛辣的諷刺和鞭撻。

這算是一種轉型,雖然轉型的不太明顯。

馮小剛從早期的調侃轉向了刻畫現實的路子,這種轉向能讓北方和南方的觀眾都能接受他的電影,從而改變「北熱南冷」的地域侷限。

畢竟電影想要在國內取得高票房,爭取南方的觀眾相當重要。

離開華影集團,林子軒和馮小剛聊起了新片的事情。

《大腕的葬禮》中需要一位好萊塢演員,以影片的投資想要請一位好萊塢大牌明星顯然不現實,三千萬人民幣相當於四百萬美金,估計都不夠明星的片酬。

這位好萊塢演員的片酬最好控制在三十萬美金以內,和葛優的片酬相差不多。

不過三十萬美金恐怕只能找好萊塢的底層演員。

這件事是哥倫比亞亞洲電影公司在負責,芭芭拉在美國為電影選角。

芭芭拉想把《大腕的葬禮》推廣到北美地區,所以她想找一位在美國有影響力的電影演員,談妥後會把演員的資料傳過來。

「我看還是別找什麼明星了,太難伺候,找一個稍微有表演經驗的演員就行,省得麻煩。」馮小剛提議道。

這倒是實話,好萊塢明星要求太多,要住五星級酒店,要有充足的休息時間等等。

林子軒想找那種以前紅過,現在過氣的好萊塢演員,最好在華國國內有一定的知名度。

第五百零四章 戰略夥伴

對於《大腕的葬禮》在北美地區的上映前景,林子軒不抱任何期待。

有了馮小剛和葛優,這部片子在國內或許會受到歡迎,在北美就只能看運氣了。

再說,北美的電影市場極為排外,其中美國電影占了百分之九十二,歐洲電影占了百分之六,其他國家的電影競爭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