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棲

——讀賈島《題李凝幽居》偶得

丙叔佩史

靜居鄰稀少,荒徑蔓草長。

池畔鳥棲枝,月下僧叩訪。

橋分田色綠,雲湧山巒蒼。

往返茲地頻,幽約誠不忘。

賞析

故事賞析:《鳥棲》——讀賈島《題李凝幽居》偶得

在一個遙遠的村莊邊緣,隱藏著一處被世人遺忘的角落,那裡有一個叫做李凝的人選擇在此處建立了自己的小小世界。這裡極少有人跡,只有一條蜿蜒的荒徑,兩旁蔓草叢生,隨風搖曳,像是天然形成的綠色地毯,引領著來訪者進入一片幽靜而神秘的土地。

某個月光如洗的晚上,一陣清風拂過,帶著淡淡的青草香,幾隻小鳥擇樹而棲,落在池邊的老柳樹上,偶爾低吟淺唱,似乎在述說著一天的見聞。就在這時,從遠處傳來輕微的木魚聲,伴隨月色而來的是一位身披袈裟的僧侶,他步履輕盈,穿過草地,來到李凝的門前,輕輕釦響了門環。月光下,這情景如同一幅水墨畫般寧靜祥和,美得讓人心醉。

早晨的第一縷陽光透過樹梢,點亮了田野的每一個角落,漫步在古老的石橋上,可以看到不同層次的綠色——稻田波瀾起伏,像海洋一樣廣闊;不遠處的山巒層疊,被晨霧包裹,宛如仙境。此時,山腰間突然升起一團團白色的煙霧,彷彿雲朵與大地之間有了交流,令人歎為觀止。

李凝常在這片淨土中穿梭,不論是春夏秋冬,總能在不同的時節找到不一樣的美麗風景。他對這裡的每一寸土地都有著深厚的瞭解,每一次探訪都是一場新的發現之旅,心中默默許下了無數次的承諾:“無論何時何地,都將回來這裡,守護這份幽靜,不讓任何塵世的煩惱侵擾。”

《鳥棲》透過講述李凝的故事,不僅再現了賈島《題李凝幽居》所描繪的理想生活環境,而且進一步延伸了其中蘊含的情感與哲理。在這個忙碌而浮躁的世界中,每個人都在尋找屬於自己的一片淨土,無論是身體還是靈魂,都需要一個可以歇息、放慢腳步的地方。正如詩中所述,那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自然的尊重,也是對簡單生活方式的一種嚮往。在這裡,人們能找到內心的平靜,體驗生命的真諦,感受到真正的幸福與滿足。

透過故事的形式,我們得以從另一個角度欣賞《題李凝幽居》的深層內涵,它不僅僅是一首詩,更是引導我們在現代社會中尋覓自我,重拾內心寧靜的重要啟示。

翻開丙叔佩史的《唐詩宋詞漫話》,我們再來欣賞欣賞賈島的《題李凝幽居》。

題李凝幽居

賈島

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賞析

深入解讀《題李凝幽居》— 賈島的心靈獨白

在唐詩的浩瀚星河中,賈島的《題李凝幽居》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如同一顆璀璨星辰,散發著經久不衰的光芒。這首詩不僅描繪了一個幽靜脫俗的隱逸場景,更深入揭示了作者內心深處對自然、對生活的獨特見解與深沉情感,為我們開啟了通往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大門。

【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 這首詩的起始,便將我們帶入了一個遠離塵囂的隱秘世界。寥落的住宅,鮮有的鄰里,一條蜿蜒的草徑穿行於荒蕪的園地之中,渲染出一幅空曠而寧靜的畫面。這裡,是孤獨者的天堂,是詩意的棲息地,更是靈魂淨化的聖地。賈島用極簡的筆觸,勾勒出一片人煙稀少但充滿生命力的田園風光,彷彿是對現實社會喧囂與擁擠的一種逃離,引人嚮往那一份清淨無瑕的精神家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繼而,詩人藉助生動的畫面語言,捕捉到了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