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力,關係到今後全國戰略的實現。
孫金貴這段時間也沒有閒著,他憑藉自己在投資界的關係,幫忙新組建的“芝麻開門”公司拿到了由高盛、軟銀等外國資本第一輪風投共計1000萬美金。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了秦然200萬美金,他對公司的股份也從35%下降至25%,畢竟要為新進入的投資者騰出股份額度。馬耘和他的團隊也從之前的65%降至40%,短短3個月不到,整個公司估值從3000萬一下子躍升至2。8億。秦然對其的投資,也暗中增值了不少,看得出馬耘團隊的厲害。
第 193 章 驚聲尖叫
應試教育的本質是什麼?就是把學生當流水線商品一樣培養。學校是工廠,學生就是商品,尤其在國家提出教育產業化的前提下,霍芳對此觀點更加深信不疑。
學生的成績,尤其是高考成績和老師的工資掛鉤,所以學校生產商品好不好直接關係著靈魂工程師們的收入。因此,老師們有責任也有義務要求學生們按照合格商品的標準蓋章走出校門,在流水線的工業化背景下,嚴格冷酷的管理是避免殘次品最有效手段之一。
“高考是你們人生中最公平的一次比拼機會,它無視你們的相貌美醜,無視你們的智商高低,最重要是無視你們的家庭背景。唯一評判這一切的就是你高考試卷上的分數,分數不同,你們所去的大學也會不同,人生從此將會發生極大差異。在高中時大家可能是同一起跑線的朋友,上了不同大學後就會拉開人生的差距,而且是越拉越大。看到別人混得風風光光,自己卻是一事無成,這樣的區別起因可能僅僅是高考成績相差的幾分,甚至一分。對這樣的情況,你們甘心嗎?你們情願高中時虛度一年多時光,然後給自己下半輩子留下無法彌補的遺憾嗎?”
霍芳站在講臺上霸氣地掃視了一眼全班,說出了上述這番話。
“我在讀高中時曾有一個好朋友,是我同班的女同學。她比我要聰明,但就是懶散慣了,我們在教室苦讀的同時,她經常跑到教室外玩耍。我曾說過她一兩次,但她的回答是學習就是要快樂,如果自討苦吃又何必讀書呢?這樣的回答,我當時無法反駁。高考時應試教育不會認你讀的書是否快樂。而只看你試卷冰冷的成績。我們這些經過題海戰術轟炸的人最終都上了大學,而她卻落榜了。從那一年起,我們這些原來際遇相近的女生。人生產生了巨大的差異,分別走上不同道路。我現在站在江州一中寬敞的教室為你們授課。而她卻只能窩在老家鄉鎮的破舊小學充當代課老師。你們可能認為我是在炫耀,但我可以非常明確地告訴你們,我不是在炫耀——我只是在後悔。後悔當初作為她最好的朋友為什麼不能說服她刻苦用功學習,為什麼要對她聽而任之,為什麼當初沒有一個嚴厲的老師能夠管好她!所以,從那一刻開始,我就下定決心。決不允許在自己的班級裡再出現這樣的人生悲劇!”
說到這裡,霍芳的眼眶溼潤,表明她說的都是事實。
“雖然年代不同,但高考作為人生的‘龍門’性質卻一直沒有改變。高考是應試教育的最終檢驗還是沒有改變。你們可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訴求,但無論如何你們最終在高三時都要面對高考這個冰冷而又殘酷的鐵閘。所以,留給你們的高中時間已經不多了,你們離高考的腳步越來越近了。因此。既然無法反抗你們只好選擇享受。老師希望從今天開始,你們的生活節奏就要調整到高考模式,所有的一舉一動都要圍著高考打轉。高考是應試教育,你們也只能提前習慣並享受應試教育的生活。高考是成績說的算,那麼從現在開始。我們高二1班也開始是成績說的算!”
霍芳今天再次提出她自己的教學理念和主張,因為她一貫以來都是如此帶班,而且取得非常好的成績。有了上一次失敗的教訓,她並未提出很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