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島上移植過來的柚木樹種,袁可立有所耳聞,此樹稱胭脂木,也稱血樹,大明朝富貴之家對這種木料所打造的傢俱趨之若鶩,價格極其昂貴。

十二里官道,植樹8百株!

現下還都是幼苗,也不知有幾株能夠存活!

袁老頭禁不住問道,“殿下說修官道為了運輸貨物方便,那這血樹呢,萬里迢迢從南洋運來,糜費不知幾多,又是為何?”

“為了造船!”

朱常瀛微微一笑。

“咱們乘坐的這輛馬車,是用柚木建造的,港口裡停泊的戰艦也是用柚木建造的,我大明朝許多豪富也中意柚木傢俱,說這種木料同白銀等價也不為過。

那為何不自己種植呢,從南洋運輸成本不划算。”

袁可立微微皺眉,“可據老夫所知,此木非五十年不能成材!”

“是啊,所以要儘早引進,爭取在孤還活著的時候能夠看到它們成材!”

朱常瀛很嚴肅的說道。

“如果這批幼苗能活下來,那麼瀛州將遍植這種樹木,以保我大明永不缺少造船之材!

眼下看,確實花費不少,但若以五十年,百年來看,袁公還認為此物不值得麼?就比如造船,如果選用本地木材,可以節省三成費用,然而瀛州沒有啊。”

袁可立沒有繼續這個話題,而是透過車窗觀望道路一側。

工地,除了工地還是工地,自港口一直延伸三里,無處不在施工。

三里之後,人煙稀少,多見草木不見人蹤。

袁可立又奇怪了,問道,“殿下,此去王府還有9裡,我看周圍地勢平坦,為何沒有安置移民?”

“留著空地建城,免得將來徵收土地麻煩。”

袁可立神色不定,“殿下就這般篤定屏東城將會綿延12裡?”

“不是篤定而是一定。”

朱常瀛淡淡一笑。

“袁公似是對瀛州大興土木不甚贊同,但孤卻不以為意,為何?因為孤沒有動用瀛州府庫一分錢,所有這些都是自己賺來的。

而透過大興土木,會有多少工匠工坊商人會因此受益呢?有了銀子,他們的生活才會更好,更有盼頭。不信袁公下車去問,問問這些工匠想不想孤大興土木。

孤把這種方式叫做‘財富再分配’,也就是說孤的錢太多了,要想辦法花出去,讓別人因此而受益。

這富人就要有富人的活法,如果富人不花錢,叫窮人怎麼活?袁公可以理解孤的話中之意麼?

而之所以要將屏東建設的這般壯闊,孤還有一層打算。

南洋的土酋太多了,就比如北呂宋,就有大大小小土酋幾十個,沒見過世面但掌握的財富卻不少,堆在家裡落灰。

這是不對的,有錢就要花,把他們都請過來,讓他們沐浴我大明皇恩浩蕩,學我大明禮法道統,把在領地收取的財富都留在瀛州,流向大明。

現在,袁公知曉孤為何要留下這一大片荒土了吧?”

袁可立神色大震。

“殿下欲效仿漢之‘強幹弱枝,移民實邊’之策?”

“袁公大才,孤就是這個意思!”

要說老祖宗就是牛,似乎什麼樣的政治手段在史書上都能找到。

但其實只是外表近似,實質卻是不同的。百姓能夠生存且有錢賺才能長久,不然只能是曇花一現,就如漢唐經營西域,總是賠錢,最終淪於塵埃。

行7裡,又見繁華。

道路兩側許多建築已然完工,且有若干片區住進人家,瀛州權貴,盡在此地。

朱老七做了規定,每座房產佔地不得超過千平,至於高度,則沒有限制。又因皆為官眷,朱常瀛還很貼心的令營繕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