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越費盡心思寫出這本書並公開刊發的目的,除了是要進一步確立自己在學術上的地位之外;就是想要顛覆當時人們對上古三代的認知,關於三代最原始的資料出自於《尚書》,一旦《尚書》的真實性被質疑,那麼其權威必然大大下降,而石越便可以藉機重新解釋經典,構建一個新的上古三代;而且,在宋代的學者們已經開始對傳統的經典不再盲目信任,並且提出種種質疑之時,石越的這部著作,無疑會極大的鼓舞這業已出現萌芽的思潮……既然《尚書》都有問題,還有什麼不能被懷疑?

如果說《論語正義》刊印之後,是讚揚遠遠多過批評的話;那麼《疑古文尚書偽作論》一問世,首先便是讓許多人目瞪口呆,輿論幾乎是短暫性失聲。而等到最初的驚愕之後,留給眾人的,便是一種複雜的心情。石越考證之細緻精確,讓《古文尚書》之偽幾乎成為一種無法辯駁的事實,士林也只能平靜的接受。但是對《今文尚書》的質疑,卻未免有證據不足之嫌。一時間批評的聲音都是針對《今文尚書》部分而來,其中攻擊得最賣力的,便是陳元鳳。只不過他的反駁,完全是對石越人品的責難,在學術上實在沒有太多的意義。而石越對《今文尚書》某些部分是否偽作,並未給出定論,這些反對的聲音沒有引來石越的辯護,反而引來了不少著名學者的辯護。

《疑古文尚書偽作論》的刊印,真正引發了一次學術大討論,其直接結果就是朝廷明示天下,從此考試不再考《古文尚書》!至於今文經與古文經的戰火,由此重新點燃,這卻是石越所始料未及的。

四月的風暴並非僅此而已。

四月下旬,石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自己創作的作品《三代之治》出版。

。←蟲←工←橋書←吧←

第36節:第二章 終南捷徑(14)

這本書全文不到五萬字,是一部烏托邦式的著作,以復興上古三代(堯、舜、禹)的名義,講敘了一個理想化的世界,包括社會、文化、政治制度等等諸方面的內容。石越與蘇東坡所談的民主議會的思想,便反映在這本書中。其中心思想無非是天子是受命於民,而非受命於天,得民意者方能治天下,又指出天子最可倚重的,不是士大夫,而是老百姓……

〃石越透過攻擊《尚書》的真實性,先空洞化對三代的記載,然後對上古三代進行自己的解釋,借三代的名義搶佔對儒家經典的制高點,再輔以對儒家經典的重新解釋,完成對儒家學說內部的改革〃……這是後世對石越種種行為的解釋。當時的宋代,在文化上實際上和漢武帝時代的情形非常相像,經學經過兩晉之變,在唐代復興,卻又慢慢讓位於詩賦,五代士風淪喪,可以說在宋代遲早要有一種新的學說來佔領思想界的王座,這是一種客觀需要。所以先有所謂的〃古文運動〃,然後有王安石的《三經新義》,最後有朱熹完成的理學……群雄逐鹿,最後理學捷足高登,主導中國數百年的思想史。此時石越的作為,不過趁古文運動已到最後的輝煌,正準備完成它對晚唐以來豔麗的文風最後一擊,而〃王學〃尚未問世,理學影響未大之際,趁虛而入,以一系列的新說,加入到這場爭奪思想界王座的競爭之中。

在《三代之治》的序言之中,石越提出來〃復古、樸實、求是〃三原則,繼承古文運動的精神,他公開說三代無書,漢人之文風最合三代的精神,文章應當學西漢;而做人或為文,都應當講究樸實無華,不應當追求浮華的東西,文景之世,皇帝詔書如同白話,最值讚賞;三代堯舜禹,漢代文景,沒有皇帝給自己加尊號,他們的令名照樣傳之於後,石越因此大膽的在文中呼籲皇帝不要給加自己那種長而無實的尊號……這一點其實是謀定而後動,趙頊對於加尊號的確是沒有什麼興趣,終其一生,沒給自己加過什麼尊號;石越又提出來做事要講證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