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回門(第1/2頁)
章節報錯
回門,是新婚夫婦在婚後數日內攜伴返孃家居住的傳統習俗。新娘與夫君共同拜訪雙親,展現對家庭深厚情感。期間,雙方互贈禮物,表達孝敬之意,參加慶祝活動,感受濃郁鄉愁氛圍。回門不僅加深了親人之間的情感聯絡,更成為了中華文化中傳承尊老愛幼美德、促進家庭和諧的重要表現形式——
回門
——讀《送元二使安西》讀有感
@丙叔佩史
珠簾半卷待鸞鳴,
細雨輕拂燕子行。
新婦含羞攜婿歸,
共賞桑梓月華明。
笑語盈盈訴衷腸,
佳餚美酒慶重生。
回門一日情難忘,
兩心相守永世盟。
……
賞析
《回門》,一首描繪中國傳統婚俗中獨特環節的七言律詩,以其細膩入微的情感表達和濃郁的文化底蘊,深深打動人心。全詩透過一系列精緻的意象與情境切換,巧妙串聯起新婚夫婦從初識至攜手歸寧全過程,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中國式婚禮魅力及其背後深邃含義。
珠簾半卷待鸞鳴——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鸞鳴”常常被視為吉祥之兆,代表著幸福與好運。此句透過對“珠簾”這一細節的刻畫,為讀者展示了一個充滿期待與美好願望的場景。與王之渙《送元二使安西》中“西出陽關無故人”所傳遞的離別悲涼之感截然不同,這裡瀰漫的是溫馨和諧的氛圍。珠簾微啟,似乎在歡迎久違的女兒歸來,昭示著新生活的序幕緩緩拉開。
細雨輕拂燕子行—— 春雨綿綿,輕輕拍打著窗戶,而活潑可愛的燕子穿梭其間,這是一幅典型的江南水鄉春景圖。在古代文學作品中,燕子往往被視為幸福與吉祥的使者,其歡快的身影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活力。與此同時,《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渭城朝雨浥輕塵”,也描繪了一種清新的景象,但相比之下更多了一份淡然與灑脫。本句則聚焦於日常生活中平凡而美好的一面,呈現出傳統中國婚俗中的溫情與柔情。
新婦含羞攜婿歸—— 婚禮後的回門儀式,在中國文化裡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新娘子與丈夫手挽著手步入孃家門檻,向長輩問安並接受祝福,這體現了對家族傳統和親情紐帶的尊重。此刻,新娘面帶羞澀,或許是因為剛剛離開熟悉的環境而感到些許不安,但她依舊勇敢地站在愛人身邊,準備迎接未來的一切挑戰。這樣溫馨感人的一幕令人想起《長恨歌》中楊貴妃“回眸一笑百媚生”那樣動人情景,同時也反映出中國古代女性對愛情和家庭的執著追求。
共賞桑梓月華明—— 桑梓作為鄉村與家園的象徵,在許多古典詩詞中頻繁出現,代表著濃濃鄉愁與親情的源泉。此時,夫妻二人在柔和月光下相伴而坐,享受這份難得安寧與祥和。《送元二使安西》中也有類似的場景:“家童鼻息已雷鳴。”雖然兩位主人公已經遠離喧囂都市,但他們仍然保持著心中那份純真的情感。在本文段落中,新婚夫婦共賞月色,既是對過往美好時光的懷念,也是對未來新生活的嚮往與憧憬。
笑語盈盈訴衷腸—— “笑語”二字形象地展現了回門過程中的輕鬆愉悅氣氛。與《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相比,此處更多了一份親切與親密。新婚夫婦間傾吐心聲,交換情感,彼此支援鼓勵,展現出中國傳統文化中關於夫妻和睦相處、共同成長的理念。這些美好瞬間構成了他們珍貴的記憶,成為日後相依相伴的力量來源。
佳餚美酒慶重生—— 良辰美景加上美食佳釀,無疑是慶祝回門不可或缺的內容。在中國文化裡,食物不僅僅滿足口腹之慾,更承載著深厚的寓意。《送元二使安西》中“西出陽關無故人”所提及的酒席可能略顯淒涼,而本文段落中,則透露出喜慶與熱鬧。在這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