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
趙光義雙目微睜,嘴角曳出一絲苦澀淒滄的笑容,淡淡道:“朕自知陽壽將近,與其苟延殘喘的多活幾日,倒不如……倒不如……咳……咳……其實,朕說修習天道神功須杜絕女色,根本就是蒙你的,想太祖一生風流,御女無數,怎可能二十三歲才失去童子身呢。我不讓你碰華玉,是怕你沉迷美色,荒廢練功,即使得到我的畢生功力亦是徒勞,但現在朕放心了,你不但瞬間練成九曜星變,連靈冥不滅的境界也輕易達到,相信龍形舞天、寰宇神通對你來說也只是時間問題,至於聖道霸強只有看個人造化!”
趙光義仰首望向屋樑,目中射出慈父般的關愛,柔聲道:“你和華玉的事朕再不過問,但……正式成親仍需等到三年之後。”
葉知秋熱淚盈眶,哽咽道:“知秋……知秋謹遵聖上懿旨。”
趙光義舉起顫抖的右手,拍拍葉知秋肩膀,以前所未有的凝重語氣一字一頓緩緩道:“從今天起,你就是大宋江山的保障,家國興衰、社稷存亡繫於汝身!”
言畢,拉拉床頭響鈴,正在寢宮外等候的諸人魚貫而入。
走前的最前的獨孤宇一看兩人臉色立刻明白過來,失聲道:“光義,你……你當真將畢生功力傳於知秋!”
趙光義逐漸恢復血色,苦笑道:“這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若是隨朕永埋伏黃土豈非可惜,知秋與朕師徒一場,況要付起保家衛國的重任,區區四十載功力全當是臨終前朕的最後曾予吧。”
趙光義頓了頓,續道:“太祖皇帝以天下付朕,朕本當還位於八王,但八王素性閒散,不願為君,因此朕崩天后,帝位由三子趙恆繼承。”
趙恆雙膝跪倒,伏拜受訖。
趙光義喚過八王,囑咐道:“大遼亡宋之心不死,朕恐代有饞臣,禍國殃民,特賜汝黃金鞭,上打昏君,下打奸佞,另加丹書鐵券十二道,劍履上朝,參拜不名,會同寇準專制朝政。”
趙光義軀體微震,眸子隱泛淚光,長長吁出一口氣,肅容道:“獨孤前輩,昔日多蒙您老照拂我與太祖皇帝才能開創大宋萬世基業,今天朕駕鶴西遊,唯盼……咳……咳……”
獨孤宇老淚縱橫,哽咽道:“光義,你放心,老夫一日尚在,決不準修羅教、絕殺染指中原!”
趙光義像用盡生命僅餘的力氣般鬆開抓著趙恆的一對手,露出最後一絲笑意,柔聲道:“恆兒,朕臨終前還有最後一句話交託給你——中原武林一日不滅,大宋江山勢必萬古長存!”
言畢,含笑而終,壽年五十九歲。
史曰:太宗篤前人之烈,成未集之勳:混一中原,幷包四海,中外寧謐,偃武修文,禮樂文章,煥然可述。初諡英武聖文神德皇帝。累諡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葬永昌陵。
後人《詠史詩》曰:混一中原志亦勤,堪稱美政化維新。
蒼天若假當年壽,竟使黎民望太平。
第八章 盡起水師
於是太子趙恆於福寧殿身登大寶,是為真宗皇帝。
群臣朝賀已畢,真宗依循貫例大赦天下,王若欽涉及錢逸貪墨案,本當重罰,卻也藉此契機僥倖逃脫,八賢王、寇準力勸無果,只能塗呼奈何。
次日,副宰相呂端出班奏曰:“臣蒙先帝之恩,任職副宰相已久,無益朝廷,乞陛下允臣解職歸鄉,不勝感激。”
真宗愕然道:“朕初登大寶,正賴卿等相扶,為何舍朕而去?”
呂端恭聲道:“朝廷賢臣無數,區區呂端,何足念哉。”
真宗見呂端去意已決,遂準其所奏,並賜以金帛田宅,以養天年。
越數日,呂蒙正、張齊賢等,封章迭至,各稱辭官解職,帝俱允之,另加封呼延贊為勤國公,曹彬為魯國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