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

馬打蘭承諾放棄攻打北部沿海諸邦,並同意在其南部沿海開闢一座港口同南洋商行開展貿易。同時,又要以兩萬金幣為代價贖回部分王室成員。

外交公署同南洋商行一番溝通,最終同意並同馬打蘭簽署了一份協議。

老實說,朱常瀛對這份協議很不滿意,這個阿貢的野心很大,將來必定還會掀起一番波折。不過既然放了權,朱老七自也不會食言反悔。只是去信淡馬錫同錫江,指示兩地盯住了馬打蘭,莫要大意了。

淡馬錫傳來訊息。

傲慢的亞齊蘇丹終於扛不住內憂外患,選擇退讓,不退讓也不成,因為海巡同海軍改制分離之後,賀承志終於騰出手來,全力對付亞齊。

不僅僅出動本部海軍,而且調動馬六甲半島各國派兵參戰,尤其對於那些曾經反叛過的勢力,更是強制徵兵的重點。

在朱老七離開淡馬錫不久,賀承志便兵分三路對亞齊展開了狂風暴雨般的海盜式打擊。

所謂的海盜式打擊,就是不以佔領為目的,單純就是洗劫同破壞,搶完了就走,毫不留戀。

這也是亞齊的一慣打法,一直令馬六甲半島勢力頭疼不已,如今也算是以彼之道還之彼身了。

聯軍先後洗劫破壞亞齊村鎮21座,摧毀搶奪亞齊商船16艘,俘獲人丁2800餘人,各類財物無算。

對瀛州海軍來說,打擊亞齊真的不是很難,因為亞齊以海路交通為主,其國的主要市鎮皆在沿海。這種情況也是由蘇門答臘島的地形決定的,中部為面積廣闊的山區,只有島嶼南北兩側為平原地帶,而平原地帶又遍佈雨林,河流大多為南北走向,將陸地切割為零散區塊。

人類聚集區就分佈在這些零散區塊上,壓根就沒有貫通亞齊的陸路。

這麼說吧,海路是亞齊維持統治的唯一選擇,阻斷海路,亞齊便將陷入癱瘓。

所以,自喻亞歷山大的伊斯坎達妥協了,因為不妥協,亞齊有一日可能會淪為同其他小國一般的城邦。

最終簽訂的協議,朱老七看了還是比較滿意的。

第一,開埠通商,南洋商行在亞齊王城班達設立商館。

第二,協商稅率。

第三,亞齊割讓外海沙璜島。

第四,戰爭賠款,白銀36萬兩。

第五,亞齊驅逐葡萄利亞人,斷絕同葡萄利亞的任何往來。

唯一令朱老七大為不滿的,伊斯坎達這廝在被迫向瀛州妥協的同時,又引進了尼德蘭同英國佬,而且除了割地同賠款之外,給予兩國同大明相同的貿易地位。

這算什麼,以夷制夷麼?

看來,伊斯坎達這個小王八蛋還沒有死心。

這些也不是很重要,亞齊這種區域小強,只要被撕開一道口子,朱老七便有信心透過大明強大的手工業實力同瀛州海軍的巨大優勢瓦解亞齊內部的抵抗意志。

伊斯坎達的小算盤,朱老七心如明鏡。

精神母國奧斯曼救不了他,便拉來歐羅巴人。用屁股想,這廝定然會從兩國訂購大量軍備,甚至妄圖聯合兩國共同對付瀛州。

這樣的做法幾乎等同於我大清玩的那一套,最終的結果就是引狼入室,本國利益被不斷瓜分。

佔婆傳來訊息。

老國王於三月前去世,臨終指認第三子繼承王位,結果當日賓童龍便爆發叛亂,亂兵僧徒鬥作一團。

混亂中,老國王長子、第三子被殺,十數名婆羅門教祭司殞命,至於亂兵同普通百姓,死傷保守估計也有兩千人。

鬥爭的最終結果,老二婆樽篡位,老四出逃華英城避難。

婆樽惱怒眾多僧徒支援老三,大開殺戒。

賓童龍有大小婆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