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允文便命人尋找李泰遇刺那日,去過那現場的人。
還有那兩杆羽箭,雖然在刑部,但張允文還是輕易的看到了這兩杆箭。這兩杆羽箭極為普通,箭身乃是浸過桐油的老竹削制,箭頭微微有些粗糙,但箭尖處非常鋒利,沒有什麼磨損的痕跡,看樣子時新鑄的箭頭。至於箭尾,所用的羽毛,乃是角鷹羽。箭羽以鵰翎為最上,角鷹羽次之,鴟梟羽又次之,鵝雁羽最差。可見這羽箭還算不錯的。
張允文在尋找這些線索的時候,那崔侍郎也出現過一次,當時只是笑著向張允文道:“呵呵,張將軍做事雷厲風行,在下佩服!不過嘛如今劉尚書正遠赴齊州調查齊王謀反之事,在下也要隨時配合劉尚書,所以這調查魏王遇刺之事,恐怕還得緩上一緩!”
張允文擺擺手:“此事無妨,我也是先收集好線索證物,等崔大人有空,或是陛下相召的時候,也好能應付一二!”
崔侍郎聽得張允文這般說,也就不再說什麼了。
就這樣,一直過了三日,魏王李泰遇刺當日,出現在現場附近的人員總算是統計出來了。
這倒是頗費了一番精力。先遣人對那附近的居民進行聞訊,根據他們的言語尋找人員,再透過人員互相指證,終於弄出一份情報來。
這情報上面寫著,那日出現在現場附近的,大部分乃是長安城內的尋常百姓,然而卻有兩人的身份不明。距目擊證人描述,那二人皆是穿著一襲長袍,戴著大大的兜帽,將臉頰置於陰影之中,讓人認不出他們的面容來。
還有一人卻是東宮左衛率副封師進,他卻是領著左衛率的一隊士卒沿街巡邏。
看到這裡,張允文不由冷冷一笑,沿街巡邏,這不過是個藉口而已,恐怕真正的目的是掩護那二人吧!至於那二人,不用說張允文也知道,一人乃是紇幹承基,另一人卻是張師政。紇幹承基很早就跟著李承乾,既做衛士,又做刺客。而那張師政,則是李承乾兩年之前招募的刺客。
不光光是張允文記得這段歷史,調查院中同樣有關於二人的資料。
看到紇幹承基名字的時候,張允文冷笑一聲,不僅和李承乾謀反一案有勾結,就連李佑謀反一案,也有他的身影。如今那齊州的調查已經過了大半,想必這紇幹承基也很快會進刑部大牢吧!
***********
擦,腰實在太疼了,這一章是趴在床上寫得,感覺極其不爽啊!
第四百零一章 刑訊逼供
時間久這樣一天天過去,刑部和大理寺那邊沒有準備查案的跡象,看來那兩個老狐狸還真的準備拖下去。不過這一直拖著也不是辦法,既不想得罪東宮,又不想得罪魏王府,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張允文在查出線索之後,也將此事按了下來,反正有兩人頂著,就算李世民責怪下來,也有他們做擋箭牌。
在這期間,又出了一件大事。當守衛皇宮的衛士一早開啟宮門時,發現門口放著一個大的粗布包裹。開啟一看,裡面卻是一個白木盒子,盒子之上寫著“萬歲親啟”四個大字。衛士在檢查一遍之後,只在盒中發現一本奏章和一封鼓鼓的信封,不敢怠慢,交給了李世民。
當李世民開啟奏章看了之後,面色低沉,半天也沒說上一句話。
這奏章卻是有人以密信的方式狀告當朝太子李承乾私奪良田,謀害人命等,共計列出了七大罪狀。
李世民猶豫片刻,還是將這封奏章待到朝堂之上,讓群臣看看,問問他們當如何處置。
群臣一瞧見這奏章內容頓時知道了此乃是魏王李泰幹出來的,肯定是對前面刺殺之事的報復。眾臣面面相覷,卻不知如何作答。
終於,經過一陣商議,李世民當庭將李承乾訓斥了一頓,然後又賞賜了一些東西。至於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