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大廳之後,王玄策和張允文沿著牆壁,小心翼翼的走在眾人身後,直來到唐儉背後。王玄策開啟手中的信封,拿出裡面的紙張,迅速掃了起來。他看的速度極快,幾乎稱得上是一目十行。一沓紙張很快便被他看完了。

王玄策將手中紙張遞給唐儉,唐儉正欲低頭看的時候,只聽那位吐蕃使臣用生硬的漢語說道:“尊敬的唐大人,我們從遙遠的高山上過來,一路上翻過九十九座高山,跨過九十九道大河,歷盡千難萬險,才到達神明口中的長安,為何連面見大唐皇帝的資格都沒有?”

唐儉向王玄策使了個眼神,後者頓時會意,從唐儉身後走出來,做了個四方揖,然後對那吐蕃使臣道:“使臣大人有些誇張了,我大唐長安離你國國都邏些不過五千餘里,其間山脈不過崑崙山、祁連山等大小三十多座,何來九十九座山之說?而所經大河也不過二十多道,何來九十九條?使臣的話可是有些不實啊?”

那使臣想不到王玄策竟然會這樣說,當場愣了一下。

王玄策趁機道:“我天朝自是知道爾等一路辛勞,所以特在番館為諸位安排下住處,供諸位休息。至於面見陛下之事,我等自有安排,使臣大人切莫擔心!”

一句話便將使臣的話給堵了回去,讓後者頓時有些鬱悶。

這時候,唐儉也差不多看完了手中的紙張,笑著遞給下首官員,口中說道:“使臣大人儘管放心,既然貴贊普遣使入朝,來朝貢陛下,豈有不接見之禮?老夫身為鴻臚寺太卿,自會為使臣安排的!”

使臣正要言語,唐儉卻是找了個話頭岔開,和他聊起了吐蕃風俗民情來。言語之間,對吐蕃民情狀況,官制設定那是一清二楚,直讓對面的使臣目光驚駭的望著唐儉。

和使臣扯了半天,終於將這幾名使臣送出鴻臚寺。

一見他們出去,王玄策頓時苦笑道:“這些吐蕃蠻子真是不知禮數,一進來便是直闖鴻臚寺,要求唐大人為他們安排求見陛下!和司儀署署令韋大人見面之後,卻又談及吐蕃風俗民情,頓時便讓韋大人無言以對。所以我這才飛馳來到你那兒,想問問你有沒有關於吐蕃的情報!”

張允文點點頭,沉思片刻,忽然道:“玄策兄,這事好像有些不對啊!”

王玄策“呵呵”一笑:“哦,允文你也發現了?那吐蕃使臣先是一副粗魯模樣,直闖鴻臚寺,而後卻又精明起來,從見到韋大人到唐大人出面,其間多有波折,甚至那使臣在言語上還壓過了唐大人!如此厲害的人物,怎麼會是一個粗魯的漢子呢?”

張允文介面沉聲道:“所以,這吐蕃使團的行動必然有其目的!”

王玄策點點頭,拍拍張允文肩膀。二人一同往鴻臚寺內走去。

“雖說對於吐蕃人的目的我還是不清楚,但是我有一種感覺!”王玄策說道,“他們的目的定與我大唐下一步的行動有關!”

張允文頓時停住腳步。下一步行動?下一步不就是攻打吐谷渾麼?

想到這裡,張允文猛地問道:“對了,那使臣叫什麼名字?”

王玄策微微一笑:“好像叫什麼祿東贊吧!呵呵,這吐蕃人的名字還真是奇怪!”

第二百六十二章 點將

一張宣紙上寫著:“吐谷渾出兵涼州,大戰兩日而亡。我傷兵民一萬一千二百人,死三千七百十一五人,彼死五千餘人,傷者無算!”

當張允文將這張宣紙交到李世民手中時,李世民面色微微發紅,頸上青筋冒起,一雙劍眉挑著,眼中似乎要噴出火來。

看到李世民這般模樣,張允文連忙道:“陛下,請制怒啊!”

李世民猛的將手中宣紙拍在几案之上。霎時間,几案之上的筆墨鎮紙之類的東西頓時齊齊一跳。

“制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