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對中國文化了解多少?比如說詩經、漢賦、樂府詩、唐詩、宋詞、元曲這些。”
石振秋誠懇地道:“雖然不知道很多,但略有所聞。比較出名的詩詞,也都有些瞭解。”
這個回答,已經讓方文s對他刮目相看了。
難得一個外國明星能夠做到這一步,已經是很不容易了。
方文s道:“那你知道,其實我說的那些,在當時的時代,就是唱出來的。雖然因為年代久遠,究竟是怎麼唱的,現在已經不得而知。可史書確實是這麼記載的。”
這個說法讓石振秋有點迷糊,不知道方文s是什麼意思。
顯然方文s也沒有準備讓他自己想明白,所以直接說了出來。
“可是那些原本需要唱的詩詞之類的東西,儘管唱法已經失傳了,可是我們現代的人,光是看著文字,也能夠欣賞到其中的美。這說明了什麼呢?”
這一次石振秋明白了,趕緊道:“說明這是文字的力量,光靠文字,就能夠展現出那些詩詞的意境,對嗎?”
石振秋迅捷的反應讓方文s驚豔不已,對他更加欣賞起來。
怪不得此人能夠混的那麼好呢,光是這份玲瓏的心竅,就超過了無數人。
同時對石振秋的回答,方文s也是認可的。
“中文和其他的語言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光靠文字就能夠營造出像畫一樣的意境出來。寫出好的歌詞來,即使沒有旋律,也是足以讓人欣賞的文學作品。這就是中文音樂的不同之處,也是你必須要先了解的。”
石振秋明白了。
“也就是說,如果我想要表現好煙花易冷這首歌,那麼就要了解這部作品的背景和內涵才行,明白每一個詞彙所蘊含的故事才行,對嗎?”
方文s點點頭,基本認可了石振秋的想法。
“煙花易冷這首歌和一般的流行音樂不同,其背後是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學背景的。只有知道典故的出處,明白是怎樣的故事,才能知道該去如何掌握這首歌的韻味。”
接下來,就是方文s的教導時間。
也是透過方文s的灌輸,石振秋才知道,《煙花易冷》這首歌竟然有著一個流傳了千年的文學故事。
這首歌的背景來源於北魏時期楊炫之所作的《洛陽伽藍記》。
這部文學作品描述的是盛極繁華後傾塌頹廢的千年古都洛陽城。
在這個故事裡,有一位年輕的將軍和一個美麗的女子邂逅。兩人一見鍾情並且私定了終身。
然而好景不長,將軍被朝廷徵調要去邊境作戰。
可是在兵荒馬亂的年代,洛陽城幾經戰火,不復往日的繁華,變成了一片廢墟。
女子枯守將軍的歸來,可是等了一年又一年,卻始終沒有等到。
最終心灰意冷的女子削髮為尼,以青燈古佛了卻殘生。
多年以後,在外征戰的將軍終於回來了。
可是當他來到伽藍寺的時候,女子早已過世。
生活在附近的人們告訴將軍,這裡一直有一個女子在等他。
將軍悲傷難止,感慨世事難料,人事兩分,如果轉瞬即逝的煙花一般。
這就是《煙花易冷》的來源,而這首歌亦叫作伽藍曲。
石振秋足足聽了一個多小時,才完整地瞭解了歌曲的背景,也不禁長出了一口氣。
他很慶幸,自己沒有因為麻煩而放棄臺灣之行。如果是那樣的話,自己就失去了一次真正掌握這首歌精髓的機會。
只是按照聲音提供的資料來表演這首歌的話,他肯定會因為感悟的缺失,而無法展現這首歌的真正魅力。
那樣的話,自己想要獨樹一幟,擁有讓人驚豔的表現就成為了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