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瘋狗。

劉知俊每日安撫軍心,與將士們吃住都在一起,偶爾帶領士卒出城狩獵,稍解將士思鄉之情。

在宣教使的幫助下,還寄回家屬與金銀。

樞密院的軍令也下達了,明年會以徐溫的徐州軍替代天策右軍,分批次返回長安。

將士們才軍心大定。

長安。

新的一年當然有新的氣象。

在懲處韋氏之後,國人也見到了李曄壓制世家豪門的決心。

吏治變得更加清明起來。

當然,腐壞永遠是層出不窮的,想要徹底杜絕是不可能的,這裡面牽涉到了太多的人性。

但只要制度不腐壞,一切都在控制之中。

宣教司的地位被提高之後,有眼光的人見到了其中的機會,既是皇帝的家臣,又掌握相當的權力,唯一的短板,地位低下,也被補齊了,吸引了很多才智之士。

以前是愛理不理,但現在是高攀不起了。

要成為合格的宣教使,除了要有文化基礎,還需在軍中歷練一年,不是在邊遠地區戍守,就是策馬在漠北遼東馳騁,戰陣之術,個人武藝,都是考核的內容。

完成之後,從偏遠地方基層做起。

辛苦是肯定的。

李曄可不想自己的家臣被將士和百姓們當成弱雞。

思想堅定的前提是身體強健啊。

不然怎麼對別人宣教?

這是李曄手中掌握的核心力量,寧缺毋濫,自然不允許摻沙子。

醍醐一行送到長安的時候,已經陽春三月,關中遍地春暖。

長安百姓人人觀望,對著倭王一行指指點點。

宇多受不了路上的顛簸,又痛惜國破家亡,絕食而死。

醍醐倒是養得白白胖胖,每日只要有酒就可以。

來自後世的李曄,自然不會搞什麼盛大的儀式來歡迎倭人,令醍醐在皇城下起舞,藉此侮辱他,誰知醍醐渾不在意,一口小酒一把扇子,哼著小調,翩翩起舞,頗為投入。

引來長安商量百姓的喝彩之聲。

李曄不禁有些佩服醍醐。

能活的這麼“灑脫”,也不容易。

見了李曄還五體投地,一口不太純正的唐言:“臣醍醐拜見陛下。”

見他如此恭順,李曄的殺心頓時消退了三分,“免禮平身。”

“謝陛下。”

李曄說了一陣冠冕堂皇的話,就把醍醐扔給禮部,讓他們安排這一家子負責為皇室養馬。

一刀殺了他們當然太可惜。

而屬於倭人的悲慘命運才剛剛開始,他們必須眼睜睜的看著。

李曄翻看著一同送來的源經基降書,心中生出一個想法。

大唐的建設,太需要勞力了。

勞力才是這個時代的第一大資源。

一個偉大帝國的崛起,豈能沒有異族的屍骨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