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己的努力。

“呵呵,你這老傢伙怕是恨不得現在就跑到那小子身邊吧?”老人笑呵呵的說著,一副仙風道骨的姿態。

“只要是辦好事,我這糟老頭子就算主動跑過去又能如何?有些面子必須要。有些面子是絕對不能要的。”倪小均低聲言語。

“呵呵,你這老傢伙啊。當初你那位恩人真是沒白幫你,不像某些人,給奶便是娘。”老人半開玩笑的打趣道,同時又在諷刺著一些不好的現象。

聽著老人的話,倪小均臉上的表情漸漸的平淡了下來,腦海裡回憶起了以往的朝朝暮暮。

一座僻靜的小山村內。方圓十里之內,只有這麼一座村子,村子通往外界,沒有任何的道路。在那個年代,人們還不知道什麼叫做柏油路。一條人工開鑿出來的土路,稍微平整一些就算是好路了。

小山村很少與外界有聯絡,村子裡通往外界只有一條日積月累,由行人強行開闢出的一條僅能使兩人透過的小路,因為交通的問題,他們這個村子便成為了三不管地帶。

村子裡的孩子不多,在那個年代也沒有學校,但是村子裡卻有一位先生。這位先生到底是什麼時候來到村子裡的,倪小均記不得了,只記得從自己記事起,先生便在村子裡了。

這位先生是個大學問人,在村子裡負責起了孩子們的教育問題,而村子裡則輪流給先生送飯,直到倪小均十三歲那年,先生要離開了。

全村人都捨不得他,因為在先生的教導下,村子裡在這十多年的時間裡出現了一個大學生,三個高中生,十多個初中生,甚至全村人都學會了寫字。在當時,他們村子雖然地域很偏僻,但文化程度卻是方圓百里以內,所有村子裡最高的。

倪小均是先生的得意門生,學習成績最好的一個,先生也經常誇讚倪小均聰明過人,將來肯定能考上大學。

也正是因為先生常常掛在嘴邊的這一番話,讓倪小均的父母下定了決心,無論如何,一定要將倪小均送去讀書。

先生雖然走了,但卻時常給倪小均寫信,並且給他寄錢,教導他學習要用功,學成之後要懂得回報社會之類的。

後來倪小均越來越大,順利的考上了高中,在高考前夕,倪小均突然間對錶演很感興趣,然後就寫信去告訴先生自己的問題。然後在先生的回信之後,倪小均毅然決然的報考了藝校。

雖然也是大學學歷,但畢業之後的前途可完全不同。當年的大學生畢業之後,最次的也能進入市政府,直接成為公務員,並且只要不犯什麼錯誤,很快就能夠得到提升。如果學習好的話,甚至進入中央政府也沒有什麼問題。

但是藝校,出來之後最好的前途也就是進入電視臺,不過電視臺也好,倪小均的家裡並沒有反對,他們一輩子都生活在大山裡,電視臺的工作對於他們來說也是遙遠不可觸及的,只要倪小均能夠進去,家裡面也就滿足了。

藝校畢業之後,倪小均順利的進入了天京電視臺,然後慢慢的一步步的發展了起來,然而,在接到電視臺的錄取訊息的同時,倪小均也失去了跟先生的聯絡。

等到工作以後,倪小均開始有了收入,然後再一個假期的時候,倪小均決定按照寫信的地址去找先生。

然而等倪小均找到先生家以後才知道,原來先生早在三年前便已經去世,三年前,先生到西部山區去考察,打算在那裡修建一所學校,結果在途中不幸發生了車禍。而在這三年間,倪小均收到的信,全部都是先生的太太回覆的。

倪小均在先生家裡看到了一部筆記本,上面有十多個名字,標註了他們的學校地址,年齡等資訊。

從那以後,倪小均便下定了決定,以後不管自己情況如何,只要餓不死,他也要像先生那樣做善事。先生幫助了他,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