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

劍速已經突破了音速。

眼前寒光一閃,青玉小劍已經化作了一枚指環,出現在了曹旭右手小指上。

曹旭將目光投向了一旁的一顆大樹,說道:“久聞青雲門誅仙古劍之名,不知我這柄戮仙劍比之如何,道玄真人可能答我。”

話音落下,一名身著墨綠道袍,鶴骨仙風,雙眼溫潤明亮的道士走了出來,說道:“敢問閣下高姓大名,不請而入,有失身份。”

曹旭笑了笑,說道:“散人曹旭,偶得《道德微妙真言》一卷,欲與青雲門做一個交易,借誅仙古劍一觀,不知道玄真人意下如何?”

道玄真人聞言,心中一怒,前有天音寺四大神僧之一的普智,後有眼前自稱散修之人,一個個不是打青雲門《太極玄清道》的主意,就是窺伺鎮派至寶誅仙古劍,都把青雲門當做什麼地方了,走江湖賣藝的嗎?

“誅仙古劍為本門鎮派至寶,概不外借。”道玄真人按捺住之中的怒氣,神色肅然的說道。

曹旭笑了笑,一本經書從他的袖中飛出,落在了道玄真人的面前,只聽他說道:“此為《道德微妙真言》上篇,道玄真人不妨一觀,然後再做決定不遲。”

無論是天音寺,還是青雲門,曹旭都採取了交易的方式。

一場交易,因果兩清。

修為越是高深,對於冥冥之中因果糾纏,就越發的慎重。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如果無法明白這一點,縱然修為再高,因果糾纏之下,遲早難逃劫數,成為某一個天命之子崛起的踏腳石。

第二十章小天音寺

因、果,即原因和結果。這二個字合起來說,還包含二者之間的相互關係在內。

對於因果的闡述,有辯證因果觀、陰陽因果觀、佛教因果觀、實證因果觀等等。

其中又以佛教的闡述最為深入人心,其將世間一世因果擴至三世因果,從而解釋關於世間中同類不相應現象,將一切串聯其中以使人產生敬畏之心,從而達到超自然的,嚮往解脫生死心靈寄託。

前世,今生,來世,三世輪迴。今生遭難,前世報應;今生造孽,來世報應。反之,富貴亦然。

“輪迴。”曹旭的嘴角浮現一抹笑意,佛教想要掌控輪迴,將諸天萬界的一切事物都納入掌控,還得先問一問其他人答不答應。比如說后土娘娘,北陰酆都大帝,太乙救苦天尊等等。

而這一切,都將在洪荒元界,這個諸天萬界最大、也是最終的舞臺上見分曉。

一旁的道玄真人看著合上了手中的《道德微妙真言》,閉目沉思了起來。

雖然他手中的真言只有上篇,但是其中的內容與青雲門的《太極玄清道》,再許多地方卻是不謀而合。

青雲門的《太極玄清道》道法玄妙,奪天地之造化,但同時參悟起來也是困難重重。

自從邁入太清之境後,道玄真人雖然修為日益增長,但卻始終未能夠取得實質性的突破。但是此刻僅僅是翻閱了一遍手中的經書,卻已經有所領悟。

果然無愧其名,道德真言,微言大義。

曹旭見得此景,知曉此次借劍之事,已經成功了一半。

據他所知,青雲門的《太極玄清道》有玉清、上清、太清三個境界。

其中玉清之境對應後天、先天二個層次;上清之境囊括宗師、大宗師的修行在內;至於像道玄真人這般踏入太清之境者,則屬於天人合一的層次,如果能夠修至圓滿,當能夠成就地仙。

如果想要更上一層樓,成就天仙,則非得天書五卷合一不可。

至於驅物、御劍飛行等外在表現,則是因為各個世界的基層法則、天地靈氣等大環境的不同,而出現的差異,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