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中秋抒懷(第2/2頁)
章節報錯
瑞與和諧。
與此同時,“嬋娟”一詞,自古以來便是文人墨客筆下月亮的雅稱,她此時獨自傲立於廣袤夜空,散發著柔和而又清冷的光輝。不同於塵世的喧囂繁華,月亮在這裡被賦予了仙子般的氣質,悄然降臨至傳說中的瑤池仙境。瑤池,這個出自古代神話的地方,被認為是神仙居住之所,四周環繞著雲霧繚繞、仙氣氤氳,令人心生嚮往。詩人以此來形容月亮,無疑是對月亮無瑕之美的一種極致讚美,同時也為整首詩增添了幾許神秘與浪漫的色彩。
透過這樣一番描繪,我們可以想象到,在這樣一個寧靜美好的夜晚,天上星辰與人間月色交織成一幅絕美的畫面。詩人藉由“奎璧雙星”的寓意與“嬋娟登瑤池”的想象,傳達出對理想世界、完美社會的憧憬。這其中,包含著詩人對人間太平盛世的深深期望,以及對團圓美滿、天下大同的理想圖景的不懈追求。在詩人看來,每一個人都能從這片璀璨的夜空中尋找到自己的歸屬感,無論是遙望遠方的親人,還是正在經歷挑戰的朋友,都能在這一刻感到彼此的心靈相連,共同沐浴在和平與愛的光環之中。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當月光如水,灑滿大地,中秋之夜的詩意漸漸濃郁。“一縷鄉愁何處寄,四海明月盼歸期”,這幾句深情的文字,如同深夜中最柔軟的呢喃,輕輕地敲打著每一位遊子的心房。在這樣一個特別的日子裡,無論身在何方,那一縷縷難以割捨的鄉愁便如輕盈的煙霧般縈繞心頭,找尋著可以安放的角落。那遙遠的家鄉,那熟悉的炊煙裊裊升起的小村莊,亦或是街巷裡嬉戲玩耍的孩童笑聲,都在這縷縷鄉愁中被一一喚醒,成為了心底最溫柔的牽絆。
詩人選擇以“四海明月”作為意象,寓意深遠。無論是在繁華的城市高樓,還是在遙遠的大洋彼岸,無論我們踏足何地,舉目所見的是同樣的皓月當空,同一輪圓月照亮了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人們的臉龐。它既是連線每一個異鄉人的紐帶,也是承載著每個人對家鄉深深眷戀的見證者。在這一刻,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都被這份真摯的情感緊密相連,不分國度,不問東西,唯有心中的那份溫暖與期待,如同潮汐一般湧動。
“盼歸期”三字道盡了遊子的心聲,每一次眺望天空,每一回思緒翻飛,都藏著對迴歸故土的熱切盼望。那份對親人的掛念,對童年純真的回憶,甚至是對家鄉一草一木的懷舊,都匯聚成了“盼歸”的強烈願望。明月之下,無數顆心緊緊相扣,即使山川阻隔,也無法阻擋靈魂之間的親近與呼喚。於是,我們看到,在每個中秋之夜,無論身處世界的哪個角落,人們都會停下腳步,抬頭凝視那輪明亮的圓月,默默地許下一個又一個心願,希望有一天能在團圓的歌聲中,重新踏上那條通往家鄉的路。
整體來看,《中秋抒懷》既描寫了秋日的景色之美,又融入了深厚的情感表達,充分展示了中秋節這一傳統節日所承載的團圓、思鄉主題,讀來令人感慨萬千。詩中既有對大自然壯麗景觀的讚美,也有對人間情感的細膩刻畫,可謂意境悠遠,韻味無窮。
……
:()唐詩宋詞漫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