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悶聲不響。
三個月後,於大頭的偽軍北伐,打垮張作舟,趙毅還是無聲無息。
馮佔海與偽軍大戰拉林倉,戰場離趙毅所在的雙城還不到百里,趙毅任然仍然按兵不動,眼睜睜看著馮佔海部被於大頭的偽軍打垮。直到仗打完了,趙毅才趕到拉林倉。
只不過,趙毅到拉林倉,並不是帶兵前來和偽軍交戰,而是他應偽軍司令於大頭的邀請,趕來與其會談。
趙毅到底和於大頭都談了什麼?……
感謝“70生人”和“還沒發現”兩位書友的月票和打賞!
……
第五百八十九章 抗戰 東北 保衛哈爾濱(四)
第五百八十九章抗戰東北保衛哈爾濱
趙毅到底和於大頭都談了什麼?
趙毅自己,。他當時勸於大頭早日懸崖勒馬,一致對外,於大頭沒有聽勸。於大頭也反過頭來勸趙毅,等日軍經過雙城時,不要與之衝突,按趙毅自己的法,倒是“漫應之”,答應了。
按照宋哲武的記憶,對於趙毅這樣的舉動,趙毅曾在回憶文章中解釋,他是因為“力量不夠強大,不可能和熙洽硬拼”。
只是這樣的解釋多少有些牽強。
熙洽和於大頭的“北伐”偽軍,剛投降日本人那陣,手裡要麼是新募之兵,要麼就是狐疑之眾,甚至沒有一個完整的正規軍步兵團。而趙毅等幾位旅長手裡卻是完整無缺的國防軍或省防軍。等三個月“虛與委蛇”後,偽軍倒是經過訓練充實後實力大增,但趙毅的部隊卻還是那點人馬,沒見力量強大的哪裡去。
東北軍幾個旅長們三個月的態度曖昧,給偽軍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甚至也更壯了關東軍的膽氣,但是給東北抗戰又帶來什麼好處呢?
既然真決心抗日,自然要聯合友軍。但馮佔海張作舟這些率先打出抗日旗號的部隊孤軍作戰,被偽軍各個擊破,趙毅等人卻作壁上觀,坐視自家部隊在自己的家門口被漢jiān偽軍打垮!
他們不僅沒有抗戰的行動,甚至也沒有口頭上的支援,這些堂堂東北軍中將旅長們,就這樣眼睜睜看著偽軍殺到了哈爾濱。
要不是熙洽下令撤掉之前騎牆觀望的哈爾濱方面各位大佬的職務,bi得丁超不得已終於拉起了抗日的旗幟,不知他們這種曖昧態度還會持續多久。
至於趙毅,現在日軍準備強行經雙城北上進攻哈爾濱,趙毅再也沒有任何緩衝觀望的餘地,他必須馬上做出抉擇。要麼挑起抗日大旗,要麼投降日軍,否則關東軍收拾完李杜、丁超,肯定會回過頭來收拾他趙毅。
此時的東北局勢,正如走馬燈一樣快速變化。
於大頭的偽軍攻打哈爾濱失敗的當晚,日軍在長開始上車,乘火車沿中東鐵路北上,最慢兩天也就能到雙城。要麼打,要麼降,曖昧的態度再沒有可能維持下去了,趙毅終於下定決心,加入哈爾濱方面的抗日陣營,宣佈抗日。{首發文字}
旅有三個團,661團原本遠在敦化,團長曲寶珩也學前旅長蘇德臣跑路了。中校團附吳永和接掌了大印,帶著一部分人馬趕到雙城與趙毅會合。這樣,加上原駐雙城的趙毅老部隊662團。趙毅在雙城直接掌握了大約五營的兵力。另一個團663團團長陳德才,率部駐防雙城南面松花江畔的老哨溝。
老少溝位於德惠縣的西北,邊上就是第二松花江大橋,中東鐵路從這裡南北向透過,而松花江則東西向流過,老哨溝這裡有汽船碼頭,因此也是一個水陸叫通要道。如果關東軍東進哈爾濱,必定是先過老哨溝。
日軍從西南方向沿中東鐵路坐火車而來,而雙城東面的十里鋪還有偽軍的劉寶麟旅。趙毅很清楚,要想保住雙城,必須避免日偽軍的兩面夾擊。
對外線不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