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抓周(第1/3頁)
章節報錯
抓周
——讀《江城子·密州出獵》有感
丙叔佩史
稚齡逢辰抓周儀,
笑語盈堂喜氣彌。
五彩繽紛呈眼前,
寶物琳琅兆芳菲。
幼手輕撫妙未知,
筆墨飛揚識字微。
秤籌握持財源廣,
玉環光澤顯德輝。
棋盤藏智深無垠,
花香嫋嫋蝶舞翩。
尺測乾坤方寸間,
畫卷展宏圖自編。
萬物奇遇皆有緣,
啟夢今朝繪錦篇。
雖未卜命終歸己,
人生路上勇向前。
賞析
深層解析:從《江城子·密州出獵》到《抓周》的精神連結
一、《江城子·密州出獵》的豪情萬丈
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堪稱宋代詞壇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尤其在這首詞中,他抒發了身處逆境仍不改初衷的堅韌精神,以及那股貫穿古今的浩然正氣。詩人在詞中形象生動地描繪了自己身披錦帽貂裘、手持弓箭、策馬奔騰的畫面,既有氣勢磅礴的大場面描寫,也有細膩入微的情感刻畫,充分展示了作者內心的豪情壯志與不屈不撓的生命態度。
“老夫聊發少年狂”,開篇便定下了全詞的情感基調,表達了詩人即使年華不再,亦不忘年輕時的夢想與熱血。“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更是構建了一幅英勇果敢的形象,展示出他對生活永不言敗、勇往直前的信念。在艱苦環境中,蘇軾沒有沉淪,反而化挫折為動力,憑藉自身的才情與毅力,贏得了人們的尊敬與仰慕。
二、抓周儀式的背後
相比之下,抓周作為一種傳統文化習俗,主要是為了預示兒童的性格傾向與未來可能的發展路徑,但實質上傳遞的是父母對孩子健康成長的美好祈願與深切關愛。在這個儀式中,孩子們透過自主選擇某些象徵性物品,反映了他們早期的本能喜好與潛意識反應,而家長則是從這個過程中感受到孩子的獨特魅力與未來可能性。
儘管表面上看起來截然不同,但《江城子·密州出獵》與抓周之間存在著內在的精神連線。抓周預示著孩子們初涉世事時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與探索慾望,而《江城子·密州出獵》則彰顯了成年人面對困境時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英雄主義情懷。兩者都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與對夢想的不懈追求。
1 勇敢面對未知:無論是孩童時期對新事物的天然好奇心,還是成人面對困難時的無所畏懼,都是人類共享的一種基本生存狀態。抓周儀式中孩子們的每一次嘗試,都是對世界認知邊界的拓寬;而《江城子·密州出獵》中的勇士形象,正是這種勇敢精神的典範。
2 自我超越:抓周時孩子們的每一次伸手去拿,都可能是對自己能力的一次評估與挑戰;蘇軾筆下的英雄人物,則是在不斷自我超越的過程中實現了精神上的昇華。
3 對未來的期許:無論是對孩子的未來寄予厚望,還是個人對自我價值實現的追求,都體現了對美好明天的嚮往與憧憬。抓周與《江城子·密州出獵》中的樂觀主義精神,均是對生活中不確定性的積極回應。
總之,抓周儀式與《江城子·密州出獵》之間的這種內在聯絡,體現了一種跨越時代的普適性價值觀,即勇於接受挑戰、積極探索未知領域的精神,以及對人生無限可能性的堅定信念。這是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激勵著每一代人為自己的夢想奮鬥,無論是在歷史長河中的哪個角落,都能找到共鳴與鼓舞。
三、《抓周》賞析
- 描述了在孩子一生中最無憂無慮的時刻,家人對其未來充滿期待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