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冠立之志(第1/2頁)
章節報錯
冠立之志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有感
丙叔佩史
昔人二十戴金冠,
今日吾輩早立願。
雖非故土花相似,
心向光明夢永牽。
公民一職肩共扛,
智慧成熟日日長。
角色各異皆出色,
獨立自主是吾鄉。
……
賞析
在華夏文化的璀璨星河中,《冠立之志》猶如一顆新星,以其獨特的光芒,映照著古代經典與現代精神的交融之美。此詩藉由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情感基調,那股淡然而深沉的思鄉之情,演化為對理想追求的執著與堅韌。如同古時登高望遠計程車子,面對壯麗山河,心中懷揣的是家國天下的宏大願景。
“冠”象徵青年一代的責任與擔當,“立”則寓指堅定不移的追求。它不僅是對個人成長曆程的深情描繪——從青澀懵懂到成熟穩重,更是對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深刻詮釋。正如初升朝陽,照亮大地,帶來希望與活力;新時代青年亦如是,在科技飛速發展、文化多元融合的當下,他們肩負起推動社會進步、促進和諧發展的重任,以實際行動書寫屬於自己的青春篇章。
開篇“昔人二十戴金冠,今日吾輩早立願。”借用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秋千尺竿頭立的意境,對比古今成人禮的時間節點,凸顯了現代青年更加早熟與獨立的特點。“雖非故土花相似,心向光明夢永牽。”則是對故鄉情懷的深化,儘管身處異域或面對未知挑戰,仍保持著對未來的憧憬與堅持。“公民一職肩共扛,智慧成熟日日長。”體現了現代公民意識的成長與責任擔當,“角色各異皆出色,獨立自主是吾鄉。”則強調每個個體都有獨特的貢獻與價值,而獨立自主正是這一代人的共同特徵。
整首詩以自然流暢的語言和飽滿的情感,描繪了一幅青年在現代社會中積極進取、勇於承擔責任的畫面。它既表現了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與傳承,又注入了鮮明的時代特色,展現出一種積極向上、開拓創新的精神面貌。此外,透過對王維原作的引用與轉化,也呈現了一次古典與現代、傳統與創新之間的藝術碰撞,使詩歌充滿了豐富的層次感與歷史深度。
《冠立之志》與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之間存在著一道穿越千年的對話橋樑。兩首詩雖誕生於不同的時代,卻有著驚人的心靈契合點——它們都是關於成長、親情、友情及對未來的憧憬與承諾。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描繪了一幅溫馨動人的畫面:秋風送爽,菊花盛開,而此時此刻,詩人獨自一人身在他鄉,遙想著故鄉親人是否也在同一片天空下思念著他?那種淡淡的哀愁、深切的眷戀,令人不禁為之動容。但是,儘管距離遙遠,彼此間的牽掛從未減弱半分。王維藉此表達了對家鄉和親朋好友的懷念之情,同時也寄寓了對於美好時光逝去的感慨。
與此相比,《冠立之志》則站在了另一個角度詮釋了相似情感背後更深一層的意義。如果說前者是老一輩人回憶往昔歲月、感嘆時光易逝的感傷之聲,後者則是新一代年輕人對自己成長之路進行思考與總結後發出的宣言。它強調在追求夢想過程中必須保持內心純粹,不斷努力向前邁進,即使前路艱難險阻重重,也要保持定力和韌性,最終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貢獻。同時,透過對“冠立”(即戴上榮譽之冠)這一行為的描述,詩歌進一步呼籲每個人都應該承擔起相應責任,為建設更加美好的明天奉獻力量。
兩首詩雖然風格迥異,但都在傳達一種相同資訊: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人們都應珍視身邊重要關係,並將其轉化為前進動力,鼓舞自身不斷超越自我。《冠立之志》更是直接引用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