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松梅(第2/2頁)
章節報錯
的局面,張九齡以其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選擇以“感遇”為題,採用比興的手法,藉助自然界的植物、動物等形象,委婉地表達了自己對現實的憂慮、對理想人格的追求以及對道德淪喪的批判。
其中,《感遇十二首·其一》尤為著名,詩中以蘭花和桂花的清雅芬芳,象徵君子高潔的品質,而“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句,則表達了真正的品德無需他人賞識,自有一種內在的光芒與價值,同時也暗諷了那些趨炎附勢、只求外在讚譽的人。
這些詩作不僅反映了張九齡本人的憂國憂民之心和高尚情操,也是唐代士人在面臨政治困境時,透過文學作品抒發內心情感、維護道義尊嚴的一個縮影。它們不僅在藝術形式上達到了很高的成就,更在思想深度上觸及了時代的核心問題,成為後世學者研究唐代歷史變遷及士人心理狀態的重要資料之一。
總之,《感遇十二首》不僅展示了張九齡卓越的文學才華,更彰顯了他的正直品格和深邃的歷史責任感,至今仍被世人稱頌,是中國古代文學寶庫中的瑰寶。
:()唐詩宋詞漫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