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丹心馮公保

——讀《青玉案·元夕》有感

丙叔佩史

粵海波瀾起怒潮,法蘭西艦壓境囂。

馮公獨步衛南疆,甲冑加身顯英豪。

馬關條約淚斑斑,國恥心頭刻刀。

炮臺之上誓不移,忠肝義膽照天燒。

賞析

【鐵血丹心馮公保 —— 抗法護疆的傳奇】

在這首詩中,作者丙叔佩史以蒼勁有力的筆觸,生動再現了馮公保(馮子材)這位晚清時期的抗法英雄的光輝形象。詩歌從宏觀到微觀,由敘事至抒情,多層次多角度展現了馮公保的英雄事蹟與不屈精神,讓人讀來感慨萬千,深受震撼。

開篇情景交融,激發情感共鳴

【粵海波瀾起怒潮,法蘭西艦壓境囂。】 開篇兩句迅速構建了緊張激烈的戰爭背景。南海上,風雲突變,戰雲密佈,法國的侵略野心昭然若揭。這不僅描寫了當時的自然環境,更隱喻了中法之間劍拔弩張的態勢。如此逼真的場景描繪,瞬間將讀者帶入那個動盪不安的時代,感受戰爭前夕的窒息氛圍。

英雄登場,展現錚錚鐵骨

【馮公獨步衛南疆,甲冑加身顯英豪。】 緊接著,馮公保的形象躍然紙上。他不懼強敵,獨自扛起重責,披掛上陣,展現出超凡的勇氣與魄力。這一細節生動地刻畫了他的英勇形象,使讀者能夠直觀感受到他作為領袖人物的獨特魅力,同時也體現出其對於國家與人民的責任感。

國恥銘心,喚起共情

【馬關條約淚斑斑,國恥心頭刻刀。】 詩人在此提及《馬關條約》,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節點,代表了那段屈辱歷史的記憶。條約的內容對每一箇中國人來說都是難以抹去的傷痛,它如同一把利刃深深地插入國人心中,激起強烈的愛國情緒。透過這一描述,詩人觸動了廣大讀者內心深處的共鳴,喚醒了人們對過去的反思和對現狀的覺醒。

忠誠與決心,鑄就不朽豐碑

【炮臺之上誓不移,忠肝義膽照天燒。】 最後兩句集中展現了馮公保的忠誠與決心。在炮火連天的前線,他堅守陣地,從未退縮半步。這種堅定不移的信念與對國家的赤誠之心,猶如燃燒的火炬,照亮了黑暗中的道路。馮公保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英雄,他的名字也因此與民族的榮光緊密相連,成為後世學習的楷模。

整體感悟與評價

整首詩以“鐵血丹心”為主題,透過具體歷史事件與豐富情感交織,塑造了馮公保這位英雄人物的立體形象。不僅展現了其面對外侮時的大無畏精神,也表達了對國家與民族命運的深切關懷。作品語言凝練而有力,情感真摯而深邃,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與教育意義,堪稱佳作。

透過對這首詩的深入分析,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了馮公保這位英雄的光輝形象,同時也領略到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關於“忠孝廉恥”、“捨生取義”等傳統美德的深刻內涵。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著每一個華夏子孫,無論何時何地,都要保持堅強的意志和無私的奉獻精神,為國家的繁榮昌盛貢獻力量。

翻閱丙叔佩史的《唐詩宋詞漫話》,我們再來聊聊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譯文】

東風吹拂下,夜晚綻放的花朵如同繁星點點,隨風飄落如細雨般紛飛。華貴的馬車上裝飾著雕刻精美的圖案,香氣瀰漫在街道上。悠揚的鳳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