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遠

——讀杜甫《登樓》偶得

丙叔佩史

碧瓦朱甍映日新,天涯倦客此凝神。

群巒疊翠浮東海,大漠孤煙變古今。

中原龍騰圖未改,南海鯨駭勿相侵。

當年英主今何在?寒鴉枝頭話桑林。

懷遠 —— 讀杜甫《登樓》偶得

影視劇本概念設計

【序幕】

場景設定:清晨,一縷陽光穿透薄霧,古老的城牆上,硃紅色的屋頂與碧綠色的琉璃瓦在朝陽下熠熠生輝。畫面緩緩拉近,一名衣衫簡樸的旅人駐足於城牆頂端,眼神中帶著深深的思索。

畫外音:“碧瓦朱甍映日新,天涯倦客此凝神。”

【第一幕:觀天地之美】

視覺特效:隨著鏡頭轉向遠處,群山如波浪般層層疊嶂,大海若隱若現,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旁白:“群巒疊翠浮東海,大漠孤煙變古今。”

視角切換至廣袤沙漠,孤獨的炊煙升起,在晨光中顯得格外孤寂,形成強烈的視覺衝擊,象徵著時間的永恆與人生的短暫。

【第二幕:國泰民安的願景】

背景音樂:漸漸加入絃樂與鼓點,營造莊嚴氛圍。

畫面展現:“中原龍騰圖未改,南海鯨駭勿相侵。”

中原大地,龍騰虎躍的畫面交替出現,展現出國運昌盛的氣勢;南海海域,海浪翻滾,鯨魚驚恐遊弋,隱喻著外部勢力的威脅,提醒著觀眾守護和平的重要性。

【第三幕:追憶往昔英主】

情緒轉折:畫面突然變得柔和,樹影斑駁,一隻寒鴉棲息於枝頭,周圍佈滿了落下的枯葉。

畫外音:“當年英主今何在?寒鴉枝頭話桑林。”

寒鴉似乎在訴說曾經的繁盛與如今的落寞,讓人不禁感嘆歲月的無情與歷史的輪迴。

【第四幕:懷古思今】

鏡頭拉遠:畫面再次展現廣闊的天空與大地,城市的輪廓逐漸清晰,畫面定格在那位旅客的背影上,他依舊靜靜地站立,彷彿在傾聽什麼。

畫外音:“從歷史的塵埃中,我們找尋英主的身影,那是指引未來的光芒。”

【尾聲】

畫面:日落之時,最後一抹陽光溫柔地撫摸大地,一切顯得寧靜而祥和。

旁白:“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裡,我們都在書寫屬於自己的故事,無論是繁華還是平淡,都是這片土地上的瑰寶。”

強調每個個體的價值,以及對未來的希望與信心。

【結語】

透過一系列精心構建的畫面與情感渲染,《懷遠》不僅致敬了杜甫的《登樓》,還深化了對歷史、自然與人文的感悟。每個場景的設計都蘊含深意,帶領觀眾穿越時空,感受古人的情懷,同時也反思現代社會的問題與挑戰,倡導珍愛當下,嚮往和平的美好願望。

翻閱丙叔佩史的《唐詩宋詞漫話》,我們再來聊聊杜甫的《登樓》。

登樓

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杜甫《登樓》完整賞析與深度解讀

【開篇情境】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詩一開始,杜甫用一種令人痛楚的方式切入主題。花兒開放在高樓下,本應帶來生機勃勃的春天氣息,但在杜甫眼中,它們反而喚起了他內心的憂傷。這裡的“萬方多難”四字,猶如一道閃電劃破寧靜的天際,揭示了當時社會動盪、民眾疾苦的現狀。面對如此景象,杜甫選擇登上高樓,不是為了逃避,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