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曾說,梵道入家則破家,入國則破國,又說,事梵求福,乃更得禍,這並非是虛言,當年朝廷議之,追查來源,的確如此,所以歷代正祭,只有天帝厚土,而無梵祖道帝。”

“而且梵道不講君臣父子之義,對君不忠,對父不孝,不事生產,剃髮易服,逃避賦役,妄求功德。”

“人生死壽數,本取決於天,刑德威福,由君主決定,梵道詐稱,貧富貴賤由梵祖主宰。這是竊人主之權,擅自然之力,豈可重之?”

聽了這話,王弘毅只是笑笑,既不贊同,也不反對,只是將兩頁給著看:“你看下,這兩本梵經,同說一位梵神,卻有何異?”

張攸之一怔,看了上去,卻見有著二行字用指甲劃了。

“……阿羅梵神,俱呈純金色白焰光……”

“……阿羅梵神威儀充滿,全身光量,呈紫金色……”

正不解其意,王弘毅悠然說著:“這兩本,一是《阿羅梵品》,一本是《觀自在經》,說的同一位梵神,孤沒有查這二本梵經什麼時候成書,但就憑這二句,孤就可以說,這《阿羅梵品》成書,必遠早於《觀自在經》。”

這些梵神,號稱覺悟本性,不生不滅,信徒以為不會產生變化,但是王弘毅深知,它們也有著成長的過程,並且在經典的記錄中,不經意之間,就流了出來。

滿月之後,或經過紅色,或直接就進入金色,就連梵神,也超越不了顏色的變化。

純金色白焰光,必是早期,而紫金色,必是後期,前後至少有五百年以上積累。

按照王弘毅的角度,就是七色位階,滿月到太陽的陽化過程。

這時,雨水噼啪而下,落在外面,濺起一片片水花,張攸之猛的抬頭,看見了王弘毅神秘的笑,頓時不由產生一種高深莫測之感。

第一百九十四章 時壽(下)

元神滿月,發的是清清徹徹的白光,的確是大圓滿,號稱不朽,卻還是陰質。

因此在《阿羅梵品》這本經裡的梵神,其陽化遠低於《觀自在經》,可證明此經必遠早於《觀自在經》,因此二種身光顯示不同道行。

初成梵神,其境更在冥土境,以後才積累資糧,累級而上。

這個世界的一本《大樂梵土經》,更是透露了這過程,它說“此梵土念號就可接引……此處有一位梵神主宰,眾人都是蓮花化生。”

“下品之蓮花身皆白色水晶,通體透明,中品之蓮花身呈紅金色,上品之蓮花身皆金黃色。”

“梵神個個身量純金色,梵祖紫金色。”

這些描述,就透露了天機,卻正是白、紅、金、青、紫的過程。

而紫金色,在這個世界,又稱梵金,卻是其國七大支流之一,所產的沙金,此金色澤赤黃,又帶著紫氣,為金中最高貴者,後世對梵祖金身描述,多用此語,實際上就是一種色黃而帶紫氣的金沙。

不過這過程,就算是梵神,也用了上千年,王弘毅對此當然明白。

當然這裡面隱藏重重奧妙,就算是王弘毅,一時也不能全部悟徹,不過這句“入家則破家,入國則破國,事梵求福,乃更得禍”,還是使他會心一笑。

地球上的例子不舉,就這個世界,當時梵大陸所在,有空前絕後的大王,他是孔雀神的後裔,君權神授,流著神的鮮血。

梵大陸眾國林立,雖有神血,也不過是一小國之主。

這大王繼承先代王位,南征北戰,征服數十國,伏屍百萬,統一梵大陸全境。

此王文武雙全,治政英明,又不是白手起家,父祖已經是國王,有著根基,按照道理,可幾百年天下。

結果這王后來皈依梵祖,立為國教,其人一死,立刻身死族滅,國家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