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怎麼說著說著,連自己都信了呢?”
乾清宮正殿,十歲的嘉慶皇帝怯生生地端坐在龍椅上,看著殿中王公大臣們爭吵不休,吵得不可開交時,小皇帝下意識地扭頭看向身後。身後兩面珠簾高掛,各自遮住了一個身影。
居左珠簾裡,慈淳太后一直沒發聲。
爆發這場爭論,她早有預料。大清全面轉向,以工商立國,攀附英華工商,以求自保,這種就不是她一句話就能完成的。國中保守派不斷跳出來反對,甚至在朝堂上也開始匯聚出一股清流派的勢力,以道學禮教和聖賢正統,抗拒大清轉向。
此時茹喜才品到掌握一國權柄的感覺,寢食難安,但又食髓知味,就如福壽膏一般,讓人難以割捨。
見殿中吵鬧已有變成毆鬥的跡象,茹喜嗯咳一聲,儘管低若蚊蠅,滿殿卻瞬時寂靜。
茹喜悠悠道:“國策要與時俱進,大義也要創新……”
第八百六十三章 大義衍化,滿清新政
() “太后所言極是!”
得了垂簾人表態,吳襄的氣勢頓時如山巒一般巍峨。
“大義若是不著人心和國勢,便是虛妄!不止我大清,自秦以降,歷朝歷代,江山社稷求的就只是兩字:存續!怎樣做才能讓江山不變色,社稷萬萬年,這就是我們的大義!大義只能由國策而來,怎能先舉大義,再定國策呢?”
“太后睿識高遠,託著我大清度了前一劫,也只有在太后的指引下,我大清才能繼續坐看南蠻風雲,臥薪嚐膽,謀復再起。今日我等所議,就該以太后的棟樑論為根,再提那些個道學禮教,無益於國者,不是南蠻的反間,就是燕國公的直間,其心可誅!”
吳襄砸下來兩頂大帽子,以漢臣為核心的清流派再沒話說,但臉色依舊很難看。
張廷玉趕緊來抹漿糊:“吳中堂所言極是,我等就該正心自省,萬不能遭了南蠻和燕國公的蠱惑。只是太后微言大義,朝堂行事怕還沒悟透太后的苦心。一國之利大矣,如何讓棟樑分勻,心利合一,還有太多不明之處。大家所言也都因此惑而起,不知中堂於國策有何新見?”
聽到這話,不僅吳襄啞口無言,茹喜也皺起了眉頭。張廷玉所言正是大清目前所處困境,儘管已定下開放工商,棟樑謀利,以穩待變的國策。但這都只是大面上的精神,具體該怎麼調節,還存在很多問題。
滿人有滿人的利,朝堂有朝堂的利,地方有地方的利。怎樣協調三者的利是一項大工程,若是分勻得不好,三方衝突,不等南蠻北伐,自己就先散了架。
總理大臣衍璜出聲了,就一幫漢臣在太后耳邊呱噪,出的主意顯然都不利於滿人,“國策還有何疑問?太后已準了以內務府統管一國工商事,金融、貿易、礦冶、糧鹽茶馬等業都發執照運營,除了內務府皇商外,民人買執照,受內務府監查,也可運營。南蠻工商入大清,均由內務府接手,與內務府分潤股份。”
“設於各關隘的省關由戶部直管,地方厘金局則由厘金事務衙門直管,利之權柄都握於中樞,一國方能穩,這都很清楚嘛,還有什麼可惑的?”
衍璜所列的國策是嘉慶皇帝即位後,大清所行的新政。要義是將工商、厘金乃至南蠻入大清之利都握於中樞。明面上是開放工商,實際上是將過去那套皇商和官商制度以執照形式公開並且統一化。
內務府、戶部以及各省手中所握的行業權全部集中於內務府,由太后所委任的內務府班子統籌管理。這些收益都用來供養滿人,內務府為此擴充建制,設立的各業督管衙門,又給了滿人大量差遣。同時獲得執照的皇商官商們也必須在產業裡設立監理,由內務府所派遣的滿人充任監理,監督帳目和業務運轉。
除了皇商官商,民人也獲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