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灘塗不過二十幾丈的地方。這樣一來就可以使得登陸計程車卒,免於透過靖海艦轉運的程式,從而大大的縮短了登陸的時間。
午時剛過,第一批運送登陸士卒的一百艘禺京戰艦抵達指定位置。為了防止有百濟的軍隊設伏,在士卒登陸以前,艦隊先行對登陸地點五里範圍以外的區域進行了延伸炮擊。而且是進行了地毯式、無間隙的炮擊。
事先早就埋伏於江口附近的百濟軍隊,儘管已經提前做了許多的掩飾工事,但是他們還是低估了大唐炮火的威力,更加想不到攻擊的密度是如此之大,以至於位置比較靠前的近兩千名士卒,頃刻間便被炮火炸得粉身碎骨。不得已,百濟的領軍將領只好下令全軍向後撤。
大唐艦隊一開始只是進行例行的炮擊,當發現果真有百濟計程車卒隱藏於附近的時候,再想調整炮口進行延伸攻擊的時候,百濟的部隊已經退到了炮火攻擊的範圍之外。
不過這樣一來也好,至少不必為登陸部隊登入時對方發動襲擊而著急。安排了一百艘鎮海艦逆江而上,進入到江口之內擔任警戒任務之後,大唐計程車卒開始進行登入。等到海水開始退潮之時,大唐的十萬登陸部隊已經全部登上陸地,並且建立起穩固的登陸防禦基地
入夜以後,潛伏於八十里外的古群山群島港灣內的近千艘百濟漁船,滿載著乾草火油等引火之物,悄悄地向停泊於熊津江江口外,海面之上的大唐艦隊駛去。
經過近兩個時辰的航行,船隊終於來到距離大唐艦隊,不到十里的雞尾島附近。就當他們想在這裡作短暫的休息,等到體力恢復之後,便向大唐的艦隊發動進攻的時候,雞尾島後面突然間升起三道耀眼的光芒,並且還發出極為刺耳的鳴叫聲。
百濟的偷襲船隊馬上便意識到,行蹤已經被對方發現。但是還不等他們做出反應,隨著一聲巨響過後,一團火球從前方船隊的上空炸裂開來,漫天的火雨如同下雨般潑灑下來。被火雨所籠罩的兩條漁船,由於裝載著大量的引火材料,頃刻間便被點燃。很快的兩條漁船便燃燒起來,遠遠的看去,就如同兩個巨大的火球,在海面上漂浮一般。兩條漁船附近幾十丈的範圍之內,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
光亮處的邊緣,一艘大唐的靖海艦正在快速的向著大唐艦隊的方向駛去。百濟的將領見到這個情況,趕緊大聲喊道:“快去將他攔下來,千萬不能讓他回去報信!”
第七章 殲滅百濟 二
第七章殲滅百濟二
先不說百濟的漁船能不能追得上,單是剛才的禮花就已經把百濟的偷襲策略給完全的暴露了。那個禮花實際上就是大唐海軍的報警訊號。當時,一艘大唐的靖海艦正好在這一區域巡邏,在發現敵情之後,他自然是在第一時間發出預警訊號。其後,為了探知敵方偷襲的船隊到底有多少船,又冒險發射了一枚燃燒彈,並且極為聰明的選擇了在空中爆炸,從而最大限度的照亮了附近的海域。
當時他們的想法比較簡單,那就是想看清楚敵方到底有多少船來襲。如果船比較少的話,沒準憑藉他們船上裝備的十枚炮彈,就能夠給予對方致命的一擊,從而獲得戰功。沒想到透過燃燒彈,他們看到附近海域,密密麻麻的到處都是敵方的船隻,數量怕是有數百艘也不止。便立即放棄了重擊對方的念頭,掉轉船頭邊往回跑。發現如此大規模的敵襲,本身就是戰功一件,沒有必要把命給搭進去。
大唐艦隊外圍五到十里的範圍內,密佈著大量的靖海艦。尤其是到了夜間,為了防範百濟人會來偷襲,負責巡邏的靖海艦要比白天還要多。靖海艦的船體比較小,並不適於長時間在海中行駛,通常在海中航行或者有風浪的時候,靖海艦都會被禺京艦或者鎮海艦掛在船舷的兩側。只有作戰或者需要探查以及巡邏的時候,才會把它們放下來。一般來說,夜間的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