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此番出征百濟,軍中帶有大量常年在百濟經商的商人。這些商人對於百濟的地理環境,以及城鎮的分佈非常清楚。在一名商人的帶領下,大唐分出一支萬人的隊伍前往舌林郡。

舌林郡城池的面積並不大,城牆的高度也只有三丈左右。再加上城內的守軍中的精銳,都已經被百濟的將軍帶走,只剩下一些沒有什麼戰鬥力的老弱士卒。大唐的軍隊只是對著城牆發射了五枚炮彈,舌林郡的郡守便下令開城投降。

在大唐軍隊接收舌林郡的時候,負責帶路的那名商人,無意中得知在大唐軍隊到來之前,剛剛有一支五萬人的百濟軍隊從這裡離開,至於去了哪裡城中的百姓則無從知曉。於是趕緊將這個訊息,報告給了大唐軍隊的主將。唐軍主將覺得這件事非同小可,連忙派出斥候快馬向大唐的主力彙報這一情報。

第八章 殲滅百濟 三

第八章殲滅百濟三

大唐軍的成功登陸,就意味著百濟末日的來臨。熊津江江口距離百濟都城泗沘只有百里的路程,沿途只有一座加林郡算得上阻礙。百濟的城池面積,普遍的都不大,城牆的高度甚至還比不上大唐的縣城。這種程度的城牆,對於大唐的軍隊來說,即便是沒有炮火的協助,攻取下來也不存在任何的問題。而且,據負責引路的商人們介紹,百濟城池內的守卒通常都不多。一座城池內能有兩千士卒,就已經是兵力充裕的了。

對於這種並非直接攔在大唐軍隊前面的城池,城內又沒有多少多少守軍,更加不是什麼戰略要地,李世民根本就懶得動用大軍前往攻打。只是把攻打那裡的任務交代給了,之前負責攻打舌林郡的軍隊,大軍便繼續的前進。

百里的路程,而且還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地帶,如果採用急行軍的速度,一日間便可以抵達泗沘城下。不過大軍的周圍隱藏著,百濟的一支五萬人馬的部隊,雖然還不足以令大唐的軍隊吃癟,但是在攻城之時跳出來進行騷擾,也是一件令人厭煩的事情。再說了,萬一這支部隊看到情況不妙,直接脫離戰場的話,勢必給今後的統治,造成很大的麻煩。所以要想一個辦法,將對方引入圈套,從而徹底的將隱患去除掉。

當晚,李世民在大營內設下陷阱,試圖引誘百濟的軍隊前來襲營。誰知苦苦的等了一夜,也不知道對方是看穿了他的計謀,還是太過於謹慎,亦或者被嚇破了膽,總之對方並沒有前來。

苦苦的等了一夜,對方卻沒有前來。鑑於全軍都比較疲憊,第二天白天,大軍僅僅前行了三十里,太陽剛剛偏西便早早的安營紮寨。

大軍剛剛紮下營盤,苦等了一夜的那五萬百濟部隊沒有來,倒是從泗沘城方面來了一隻大部隊。這一次百濟方面可以算得上是傾舉國之兵,來與大唐做最後的決戰了。根據斥候的報告,從泗沘方向來的百濟大軍,足足有三十萬人之眾,目前正在大唐營盤外十五里的地方安營紮寨。

接到這個訊息後,李世民以及麾下的將領都覺得有些奇怪。按說目前的這個地點,並不是十分的時候大軍決戰。左右兩方都有山脈,雖說並不算高,但是卻足以影響雙方的排兵佈陣,甚至連隊伍都無法完全的展開,這種地方又怎麼適合做大軍決戰的地點呢。

再有就是兩面的山勢雖然並不高,卻不適宜將部隊隱匿其中,而且兩旁的山脈也並不長,只要繞行幾十裡便可以進入到廣袤的平原之上,對方在這裡擺下陣營,起不到任何的積極意義。要說起來,對方有三十萬的人馬,這個數字是大唐軍隊的三倍,如果在這裡決戰的話,受到影響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