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開戰以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傷亡,終於出現在這群拼死突入到城牆附近的突厥騎兵手中,之前死於對方投石車下的大唐士卒純屬意外,而且他們當時並沒有在城牆之上,嚴格地說算不得戰場傷亡。這就好比是上班的途中遭遇車禍,很難將其歸入到工傷的範疇當中去。
在城外突厥騎兵拼死拉動弓弦,只要還有一口氣在,便會一支接著一支的射出手中的箭的攻擊下,有上百名大唐計程車卒中箭倒地。之所以在如此短暫的時間裡,出現如此重大的傷亡,一是因為對方的這次攻擊非常的堅決,根本就不顧及個人的生死安危,這二就是連日來的聯軍進攻都顯得有氣無力,從而使得大唐計程車卒多多少少的都變得有些疏懶,認為在己方躲在城牆後面的情況下,對方根本就不可能對己方構成威脅,從而沒有認真的執行規避動作,以至於傷亡數量遠遠高於正常值。
很快的,突厥的騎兵便從城牆拐角處衝到了城門附近,當他們射出手中最後的一輪弓箭後,迅速的催馬奔向本方的陣營。
而大唐的連弩兵儘管拼命的射出手中的弩箭,也不能將他們全部都留下來,以給己方傷亡的兄弟們報仇。
第八十四章 平倭 十九
第八十四章平倭十九
戰鬥將要開始前,準備過來交接班的那隊人馬,雖說做出了幸災樂禍的表情,不過他們卻並沒有就此離去,而是就在原地做好戰鬥準備,隨時準備在情況危急的時候加入到戰鬥的行列中去。所以當城牆上的大唐士卒中箭倒地的時候,他們當中的刀盾兵迅速的手舉著盾牌衝了上去,在城牆的上方撐起一道盾牆來。
城外的突厥騎兵發動的這一次進攻,從開始到結束總共不過一炷香的時間,在付出了五百多條鮮活的生命的同時,造成了大唐方面七十二人喪命,四十六人中箭的戰果。從雙方的兵力配比方面來講,他們的這一戰實際上是佔了便宜的。
大唐方面的守軍佈置,每面城牆都由兩千士卒組成,其中城牆的中部由城門樓將整道城牆一分為二,也就是說每半面城牆上都只不過由一千名士卒把守。每面城牆按照三里算,半面城牆就是一點五里也就是說四佰五拾步。一千人平均分配到四佰五拾步裡面也就相當於每步兩個士卒,密度並不算很大。如果再細分的話,長槍兵和刀盾兵各佔三成,連弩兵佔四成,除此外還有六十名炮兵負責十門大炮。這就是陵州城沒有遭到對方猛攻情況下的正常兵力部署。
四百名連弩兵,能夠在一炷香的時間裡射殺五百多名突厥騎兵,這本身已經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戰績,但是此刻連弩兵的心情卻非常的不好,他們覺得才射殺了這麼點敵人,根本不足以為戰死的兄弟們報仇。還有一點就是,平時裡都是依靠他們來壓制對方的進攻的,所以此番傷亡這麼多人,就是因為他們的壓制不利才導致的。
儘管其他的兄弟們並不埋怨他們,並且一再開導他們,以四百連弩兵壓制兩千突厥騎射,做到他們這個地步已經是非常的難得了,但是他們仍舊無法原諒自己,當對方退卻之後,一個個的坐在地上哭得就像幾歲的兒童一樣傷心。
就當大唐計程車卒想要拿城外聯軍正要進攻的步軍方陣出氣的時候,他們卻突然間非常知趣的退了回去。這不禁心中憋著一口氣的大唐士卒們產生了一種有勁兒沒地使的感覺。
從這一次的突厥騎兵發動進攻開始,城外的聯軍一下子轉遍了進攻方式,他們不再派出步軍方陣到城下白白的送死,而是轉而派出無數的千人騎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