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八章 遇險(第1/2頁)
章節報錯
楊旭一到關東,大雨就停了。
旱災之後必有蝗災,水災之後必有大疫。
一場瘟疫也在關東流傳開來。
不過大秦經歷這麼多災難,早就有了處置之法,地方上的醫館在疫病沒爆發時便有了準備,積極為百姓熬藥治療,將瘟疫控制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
楊旭調集洛口倉的存糧,設立粥棚,賑濟流民,人心漸安。
幾處泯頑不靈的流賊也被北宮純、文濟剿滅,中原的亂象漸漸穩定。
手上捏著三萬中軍精銳,關東無人敢冒頭。
張軌、張華等文臣輔佐楊旭重新開始清查關東,宣義司、鎮撫司、御史臺全部歸太子調遣,整個大秦的資源也向他傾斜。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沒有斬不斷的亂麻,只有不願揮劍的人。
楊旭身邊聚集的一干文臣武將銳氣正盛,正是大展拳腳的時候,不怕得罪人,抓到任何線索都不放過。
同時鼓勵百姓揭發檢舉。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官吏們做了什麼勾當,他們最清楚。
不過教令發下去了,來揭發檢舉的人寥寥無幾。
楊旭帶著護衛,深入民間,一個個問詢,終於打動了百姓冰封的心。
“朝廷均田,壯男五十畝,壯婦三十畝,前兩年還能實分,這幾年能分到十畝薄田就是上天開恩了,上等的水田都被他們分給自家族人……”
“分了田又怎地?還不是要按縣令定下的一半繳賦。”
“去年趙家莊有人去州里面上告,還沒出縣,就被衙役抓了回來,誣告此人通匪,直接被殺了頭!”
“我們也知道朝廷和皇帝陛下對百姓好,但求告無門啊。”
……
露在水面上的永遠是冰山一角,水下面的觸目驚心。
饒是楊旭脾氣溫和,也忍不住動怒,朝廷的很多仁政,很難落到百姓身上,大部分被官吏們吃掉了。
朝廷免稅的法令,在地方上根本沒用。
百姓非但沒有免稅,反而承擔與曹魏時相同的賦稅。
大秦的幾大糧倉,這麼快就填滿了,就是他們的功勞。
政績就是這麼出來的。
在大興城中見到的只是一片昇平景象,深入地方,才見識到名生之艱。
“常言亂世用重典,如今大秦雖是治世,亦當用重典,凡犯事官、吏皆斬首示眾,三族發配遼東、河中!”一向溫和的楊旭一反常態。
“殿下一向仁德,不可毀了多年名聲,此事交由尚書檯處置,自有決斷。”張軌勸道。
“仁德?能為大秦除去這些蛀蟲便是最大的仁德,此次東巡,是孤主動請纓,既然出來了,就要務實,做些實事。”楊旭語氣甚是堅決。
“遷徙三族,是否太過?”張軌出身涼州士族,知道這道教令下去,會有多少人牽涉進來。
一旁的張華道:“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人為官,三族得利,既然得利,就要擔責,魏晉以來,刑不上大夫,律法對百姓嚴苛,對官吏卻鬆懈,殿下此舉可震懾關東,重新整理吏治。”
遼東、河中正缺人,而大秦的人口百分之七十集中在中原。
楊旭藉此案完成遷徙,算是一石三鳥,“知我者張茂先也!”
張華雖是後起之秀,但才智卻是最高,張駿都略有不如。
見太子心意已決,張駿也沒多說什麼。
三人在千餘甲士的護衛下並轡而行,聊了一些國事。
離許昌還有四五十里的時候,斥候忽然狂奔而來,“稟殿下,西南有亂民湧來!”
“請殿下速速回城!”張駿與楊旭情同手足,見這股亂民來的有些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