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的出現,將改變日本的命運。”
“是的!”掘越二郎此時也處在了激動和興奮之中。
“對了,不知道支那現在是否能夠製造這樣的金屬。”巖崎彌久突然象是想起了什麼,自言自語的說道。…;
“支那人在金屬冶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們應該也能夠把鋁合金應用到飛機制造上,不過,據我們瞭解,支那現在的戰鬥機採用的,仍然是傳統的鋼管骨架結構和木質機體,只有飛機的外殼採用鋁製,支那人雖然給他們的戰鬥機使用了大功率的發動機,但動力系統的加強改變不了機體沉重的現實。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的飛機在效能上肯定無法和我們的新飛機相比。”掘越二郎說道。
“我們要力求在每一個方面都全面超越支那人!”巖崎彌久看著圖紙,說道,“你把機體重新設計一下,掘越君,我們的新飛機,不要使用中島的發動機和我們現有的小型‘瑞星’發動機了,要使用大尺寸的大功率新型發動機!”
“好的!沒問題!”掘越二郎斬釘截鐵的說道。
伴隨著二人的談話,日本飛機設計史上嶄新的一頁翻開了,而日本的航空兵戰史乃至後來發生的戰爭,也都走上了另外一條嶄新的道路。
中國,北京,城郊。
1938年4月18日這一天,楊朔銘早早來到了集合地點。和往日眾多的護衛不同,這一次他竟然只帶了曦雪等幾位隨行人員,他的眼中閃動著異樣的光芒,表明他很期待這一次的活動。
離集合時間還有10分鐘左右,楊朔銘匆匆的關上了手提箱。在這個箱子裡的都是今年最為緊要的科學基金專案的申請書。這段日子,是他一年中最為忙碌的時候,在他的辦公室,還有差不多1萬多份申請書需要逐一處理。
“瀚之來得早啊!”
楊朔銘轉過頭,看到了剛剛下車向他打招呼的國家科學院院士傅晶博士,不由得微笑著迎了上去。
“今天來的人裡,都是科學界的名宿,我當然要早些了。”
“此行對你來說,充其量也就是一次充電之旅。”傅晶不以為然的說道,“現在是你最忙最累的時候,其實不一定非得你親自來。”
“越是這樣,我越應該來。”楊朔銘笑著搖了搖頭,“到你們科研一線感悟一下科研精神,瞭解科研人員的需求,回來以後,就可以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不是嗎?”
“說的也是。”傅晶笑道,“那你這一次,可得看仔細了。你設計的那些飛機模型,可是要在這裡邊好好‘吹’它一番的。”
兩個人正說著話,其他的人也陸續趕到了,老老少少的約有二十多人,楊朔銘笑著和眾人打著招呼,對於好久不見的巴玉藻、王助等中國著名飛機設計師的到來,他並沒有感到吃驚。
大家寒暄過後便上了一輛大客車,客車在裝甲車的護衛下,駛過一段蜿蜒的山路,過不多久,眼前景象便豁然開朗,翠綠的山林間,一座5層高的長條形灰色建築拔地而起。
“我們到了,這就是整個亞洲最大的立式風洞。”
聽到陪同的技術人員的介紹,曦雪感到有些失望,因為眼前的景象與她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新建成的立式風洞不算高大,也不顯得很威武,甚至不如北京城市裡常見的摩天大樓。
從外表上看,這座建築與普通房屋唯一不同的是,它身上“背”著一根粗大的鐵管。這時那位技術人員象是知道她心裡的想法,笑著對她介紹說:“可不能小瞧了這個鐵傢伙,它是產生氣流的主要通道。其實,風洞普通的外表下有著神奇的‘心臟’。只有步入其中,才會發現這片人造‘天空’完全是用高科技的成果堆砌而成。”
曦雪有些不好意思地笑著點了點頭,此時身處眾多科學家之間,她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