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生怕死。”等等的名號,撲天蓋地的壓在了這此在那場關乎中國未來國運的海戰中英勇作戰、不死不休的官兵們身上,而不顧最明顯的事實和最基本的常識!

“將軍“”,

看到揚朔銘臉上的哀傷之色越來越重,曦雪想說些什麼,但是話到了嘴邊,又不知該如何說出來。

對於楊朔銘的悲傷,雖然井為一個女子”她也知道出自何處。

甲午年間的在大東溝那場海戰,凡是中國人,聞者莫不悲憤莫名,傷心欲絕。

因為在這個時代”還沒有那麼多的出於不可告人的目的的無恥讕言,加到那些長眠在海底的英雄頭上。

而在資訊發達的後世,卻有那麼多的人,無視歷史事實,刻意的歪曲歷史,用完全黑白顛倒的所謂“主流史觀…””在學校當中一代又一代的誤人子弟!

連北洋海軍的敵人日本人都有“敵艦奮戰至歿,當瞑目於海底…”的評價,而作為英雄的後人,竟然不惜一遍又一遍地去咀嚼重複那些無恥的謊言!

長眠於海底的英烈,怎麼可能瞑目!

“總有一天,我要為這些英雄正名!”

那時的楊朔銘,便在心底發出了莊嚴的誓言。

而一想起後世他經歷的那些令人心痛的往事,楊朔銘的內心就悲憤難禁。

此時的楊朔銘,彷彿又回到了中學的歷史課堂上。

在老師不厭其順的又講到“北洋海軍官兵在主炮炮管上晾衣服”時”他當面向歷史老師質問時的話,又在耳邊回想。

“老師,你知道不知道,“定遠,艦的主炮口徑是多大?距離甲板的高度又是多少?…”;

“一個人要如何才能冒著摔死的危險,爬到光溜溜的炮管上去晾衣服?”

而這樣質疑權威的結果,是罰站,找家長。

但生性執拗的他,拒絕認錯。

“我沒有錯!我為什麼要認錯!?”

“不管是當時日本隨軍記者的筆記,還有當時服役於北洋海軍的外國僱員的回憶錄,都高度評價了北洋海軍官兵在大東溝海戰中的表現!”

“老師,你知道馬吉芬這個人嗎?”

“我來告訴您他是誰,老師,他當時是“鎮遠,號鐵甲艦的槍炮二副,美國海軍中尉。這位外國人曾經在大東溝海戰中英勇作戰鬥且身負重傷!在戰爭結束後,他回到國內後著書立說,到處演講,不遺餘力地敘述北洋海軍官兵的英勇戰鬥事蹟,呼籲給戰敗的北洋海軍以應該得到的尊重!以扭轉當時人們對北洋海軍的偏見!老師!…”

“老師,您知道嗎?他在曾經的上司和戰友丁汝昌、劉步瞻、楊用霜自殺殉國的兩週年紀念日自殺了!為的是用他的死亡來揮衛警醒我們的同胞!”

老師最終無法和他辯論,而是選擇了另外一種方式來開導他。

……我知道,你是個好學的好孩子,你的成績一向很好,而且課外知識面也廣,但你要知道,考試的時候,你知道的那些是不能當成正確的答案的!我也承認,你講的有道理,可我教給你的,是歷史的主流觀點!是春秋大義!明白嗎?你要想考上重點高中,考上大學,就必須要按我教的來答題,明白嗎?”“我和你說這些,是為了你好!我可不想看到你因為受這些觀念的誤導,耽誤了學業,毀掉自己的前途!”

面對老師充滿溫情和關愛的告誡,他第一次沉默了。但在他的內心,一直為那此長眠於大海的英雄憤憤不平。

因為少年時的經歷,他對於北洋海軍更多了一份關注。

而在有了網際網路之後他有了接觸更多的知識的機會,也對那段歷史,有了更深的瞭解。

而隨著對歷史瞭解得更深刻,對充斥在周圍的謊言,他的反感也變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