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的戰爭大學校中學會戰爭。正如斯大林這個名字所顯示的那樣,他是“鐵打的人”。
(五百九十三)堅守
但是,光有“鐵打的領袖”是不夠的,還需要同樣堅強的人民。要由他們用親人甚至自己的血肉之軀去承受戰爭所帶來的無窮無盡的苦難、犧牲。誇誇其談的戰略家們儘可以大談蘇聯在領土、資源、人力上有多麼大的潛力,但這一切潛力需要俄國人民以世界上其他民族、任何時代都未曾承受過的空前慘重的巨大犧牲去發掘。人類的歷史上,又有不知多少也很有潛力的國家、民族無法承受那彷彿置身地獄般的戰爭而選擇了妥協與投降。斯大林瞭解他的人民,他要號召起他們。在做出了一系列具體部署後,1944年7月3日,斯大林再次以蘇聯最高領袖的身份向人民發表了廣播講話。這個並不特別善於演講的喬治亞人試圖用他那口帶有土腔的俄語打動他的人民,他們當中很多人決心響應他的號召,透過堅壁清野、游擊戰爭和超人的努力去反抗中國人的進攻。事實證明,正是堅韌不拔的俄羅斯人民無數的血肉之軀造就了斯大林這位“偉大的領袖”。
在經過短暫的慌亂之後,蘇聯最高統帥部和總參謀部試圖在擊潰東方方面軍的華軍進攻的道路上投入第13、19、20、21和22集團軍,加上突圍出來的殘部,建立一道新防線。
斯大林面容消瘦、蒼白,下眼泡發腫,眼睛由於不眠而佈滿血絲……他終於意識到了懸在全國、以及作為“領袖”的他本人頭上的巨大危險的分量。如果不採取一些非常的措施,不動員一切力量。中國人幾個星期之後就可能打到莫斯科。他著手撤換軍事首長。聯共(布)中央委員會、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和蘇聯人民委員會透過一項決議,決定成立國防委員會,由斯大林領導。國防委員會主席握有無限的權力。祖國面臨的致命危險要求集中每一個人的努力。新任東北方面軍司令員索邊尼科夫少將接到斯大林的命令:“恢復原先的態勢。”凌亂後撤的部隊接到新命令後,既無法進攻。又無法防禦。而華軍察覺了這種混亂,對第8和第27集團軍的接合部實行突擊並突破了防線……這些訊息並不能增強國防委員會主席的信心,他既不能獲得心理上的平衡,又找不到一條正確的行動路線,以便賦予各戰略指揮機構在那些悲劇性的日子裡迫切需要的信心,使它們能夠堅定不移和深思熟慮。
在蒙古首府庫倫,呆在名為“鷹巢”的東線華軍最高統帥部裡的中國總參謀長蔣百里在得知斯大林的講話內容後表現得非常高興。在他看來,斯大林的號召將為中隊毫無顧忌的對俄國平民採用暴力提供藉口。而堅壁清野將把蘇聯人自己餓死。蔣百里對此的評價是:“多虧斯大林提出毀掉一切的口號,現在千百萬人註定要捱餓了。”至於俄國人響應斯大林的號召反抗中隊的可能性和危險性,蔣百里和他的將軍們相當重視。但他們相信,蘇聯已經註定要失敗了。游擊戰爭也改變不了這一結局。
對此深信不疑的蔣百里,早在7月8日就開始安排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命運了。他決心把這兩座蘇聯城市連同數百萬蘇聯軍民一道夷為平地。蔣百里估計:“到8月15日將進入莫斯科。到10月1日,將結束俄國戰役。”這種情緒並不只屬於他一個人。中國國防軍統帥部的一位官員也在6月29日的私人信件中估計,再有14天就可以進入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了!由於擔心自己的估計太保守,他又加了一句:“不過。可能比我們設想的更快。”…;
中國方面的看法不是沒有依據的。他們雖然也充分認識到了俄國人的頑強和技術力量的強大,但還是對自己的勝利深信不疑。因為蘇聯軍隊和他們的裝備遭受的損失是如此巨大,要恢復元氣是幾乎不可能的。對此,中國國防軍統帥部7月4日的作戰日記是這樣評價的:俄國人損失了這麼多飛